一、麻姑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887
颗粒名称: 一、麻姑的传说
分类号: I057
页数: 1
页码: 320
摘要: 麻姑成仙麻姑得道成仙,民间传说很多,史籍也有记载。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洲东南的姑余山。后云游各地,来到吴地盱江小有洞天,为这里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于是便隐居此山继续修炼。《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江西省南城县的麻姑山,“山顶有古坛,相传麻姑得道于此地”。十月之后,竟一胎生下三女。长女,晨曦初露、天色麻亮降生,取名麻姑;二女从之,名从姑;三女为后,取毕姑。次日,老妪偕三姑至酒泉。麻姑疾步月泉,欲将秀发浸入泉内梳洗。老妪暗忖,从姑与麻姑情深,且排行第二,理应近麻姑而居为妥。毕姑无话,朝东南方向远眺,但见云开处,彼山亦为壮观,遂拜别老母、姐姐,驾云而去。
关键词: 民间故事 神话

内容

麻姑成仙麻姑得道成仙,民间传说很多,史籍也有记载。葛洪的《神仙传》中记载:麻姑,建昌人,修道于牟洲(今云南省牟定县)东南的姑余山。后云游各地,来到吴地(南城古属吴国)盱江小有洞天(即麻姑山),为这里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于是便隐居此山继续修炼。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江西省南城县的麻姑山,“山顶有古坛,相传麻姑得道于此地”。
  《重刊麻姑山志》载:“故老相传,姑仙妙龄尝与嫂出故山中,嫂讶其迟,姑云:‘适遇女童,共戏水旁,其来去罔知所之’。嫂乃令姑曰:‘来则以绯线缀其衣’。因踵其后,徐至大松树下,忽不见,但遗绯线于地。掘之,得茯苓,若婴儿状。嫂命烹之,适有故他往,姑自尝之,饮其汁殆尽,姑之得仙,有自来矣”。
  “又传云:姑尝与其弟入山拾薪,甚难;惟姑独往,得薪甚多。其弟怪讶,窃伺之,惟见姑宴坐林间,群鸟皆衔薪而至,弟归告其母,母强诘其故,姑自知神异已泄,明日遂弃家去,莫知所之。后数年忽归于家,人问其何自,姑言自青城(注:在四川省灌县西南,据说山上有上皇观麻姑洞)回,家人见所穿之衣垢弊颇甚,欲更新之,姑不受,曰:“自有仙裳”。其服皆精洁文采,非世服也,复弃家去。” 麻姑献寿相传麻姑仙子在麻姑山上修炼时,以山中出产的银珠米(今名麻姑米)和灵芝仙草,加上神功泉水,经丹灶蒸熬,酿成美酒,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为西王母祝寿。这种酒醇浓甜美,芬芳馥郁,胜过天廷的琼浆玉液,王母饮后赞口不绝,赐名“寿酒”。故旧时祝女寿的,多绘“麻姑捧玉液”的画像赠送,称为“麻姑献寿”。
  麻姑、从姑、毕姑的传说古时,麻姑、从姑、毕姑三山本无名。传说远古时期麻姑山有一洞,名丹霞。洞中有一老妪。居山多年,饥食野果,渴饮酒泉。一日,老妪醉卧丹霞,忽闻霹雳响动,半空落下三颗明珠,坠入腹内。老妪蹶起,乃南柯一梦。十月之后,竟一胎生下三女。长女,晨曦初露、天色麻亮降生,取名麻姑;二女从之,名从姑;三女为后,取毕姑。
  麻姑、从姑、毕姑随母居丹霞洞,老妪无乳,哺之以酒泉。十八年后,三姑已成窈窕美女。一日,母女四人登顶环顾,但见云开处,盱江、黎河绚如银练。盱江东岸,隐露石峰一座,其状如人。再溯东南,又一山雄峙,好不壮观。老妪曰:“吾观彼二山亦非凡境,与此山成鼎足之势,汝等分而居之。”三姑甚喜之。
  次日,老妪偕三姑至酒泉。老妪举觞曰:“今日分山而居,汝等饮此酒,无忘酒泉哺育之恩也”。饮毕,老妪又谓曰:“今者分山,以梳髻论次第,先者居此山,次者另山而居”。
  麻姑疾步月泉,欲将秀发浸入泉内梳洗。不防风乍起,吹起秀发,麻姑头上已结成一个又圆又高的发髻。老妪见状,大笑:“麻姑为先,居此山也”。从姑、毕姑知此乃天意,亦无心梳洗。老妪暗忖,从姑与麻姑情深,且排行第二,理应近麻姑而居为妥。遂指盱江东岸巍峨石峰,曰:“从姑居彼山罢”。从姑欣然应允。毕姑无话,朝东南方向远眺,但见云开处,彼山亦为壮观,遂拜别老母、姐姐,驾云而去。从此,三山以麻姑、从姑、毕姑为名。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