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图书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881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图书发行
分类号: G235
页数: 2
页码: 317
摘要: 早在宋代,南城就有不少书屋、书楼、书斋,广藏书籍。有的还备版刊印书籍。明、清时期,市面流行的话本、启蒙书等,大部分为本县木版印刷。抗日战争时期,生活书店在南城设立分店,因经营进步书籍,不久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建国后,设立国营南城书店,兼营文具、帐簿等。1952年,改名南城新华书店,经营图书、课本、年画及图片,有职工4人。全年销售额仅6.7万元,亏损9000余元。1978年以后,书籍品种逐渐增多,图书发行工作发展很快。销售额也逐年上升:1981年为20.5万元,1982年达29.2万元,1983年上升37.1万元。1985年,书店在盱江大道北段兴建了一座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营业大楼,改善了营业条件,全年销售额达62.5万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关键词: 出版发行 图书销售

内容

早在宋代,南城就有不少书屋、书楼、书斋,广藏书籍。有的还备版刊印书籍。明、清时期,市面流行的话本、启蒙书等,大部分为本县木版印刷。
  民国时期,城内有冠中书局和益记、聚文堂、宝源等文具纸张店兼营图书发行。抗日战争时期,生活书店在南城设立分店,因经营进步书籍,不久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建国后,设立国营南城书店,兼营文具、帐簿等。1952年,改名南城新华书店,经营图书、课本、年画及图片,有职工4人。1955年开始在区一级供销社设立图书发行专柜。1960年,图书发行网点发展到17个。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量文艺书籍被视为坏书,书店销毁书籍3152册。全年销售额仅6.7万元,亏损9000余元。
  1978年以后,书籍品种逐渐增多,图书发行工作发展很快。1980年销售文艺、科技书籍61.6万册,全县人均购书3本。销售额也逐年上升:1981年为20.5万元,1982年达29.2万元,1983年上升37.1万元。1984年,书店实行企业经营责任制,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全年销售各类图书147.6万册,销售额为47.5万元。1985年,书店在盱江大道北段兴建了一座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营业大楼,改善了营业条件,全年销售额达62.5万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