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49 / 4093
2221
烧螃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烧螃, 东部山区一带的村民,田螃上的柴草一般不砍,而喜欢用火烧之,谓之“烧田螃”。烧田螃时,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山火。
2222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上山伐杉木,一般分成三个组,分工情况为:第一组开山寻路,砍光杂柴;第二组剥树皮,俗称“放水口”,以加快杉木的水份蒸发;第三组砍树剥桠。被砍杉木一般倒往横山,砍树时,斫口要求“上碗下碟”,即砍倒的树身底要象碗足,树兜上部要象碟盘,边沿平斜,中...
2223
养牛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农家户户养牛,多为一户一头,也有一户数头和数户一头的。农家买卖耕牛多在牛圩场上进行,因卖牛不卖缰绳,故买主要自备缰绳。买主选牛时,黄牛看齿,水牛看“圈”。农家养水牛,注意冬天少不得一张床(即要暖),夏天少不得一口塘(即要凉)。农事繁忙季节,...
2224
养猪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农家买卖猪多在猪场上进行。农家买奶猪很有讲究,喜欢选择咀短、肚大、尾巴粗的奶猪,凡是“五爪猪”,被认为是。由人变的”,忌养。逢年过节杀猪,要放鞭炮,还要用猪头敬奉社公,俗称“还愿”,主家还要备数桌酒饭,宴请亲朋好友,俗称吃“猪血酒”。农家喜...
2225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起春解放前的农历正月,农家择良辰吉日,燃香烛、放爆竹、烧纸钱,东部地区的农家则点燃三根香,并挂几张纸钱,插在田塍上,以敬土地神,然后架牛犁田,称之“起春”。解放后此习渐弃。插秧第一个下田插秧的人,俗称“牵序”,一般是插秧能手,其余人则按照自...
2226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养牛农家户户养牛,多为一户一头,也有一户数头和数户一头的。农家买卖耕牛多在牛圩场上进行,因卖牛不卖缰绳,故买主要自备缰绳。买主选牛时,黄牛看齿,水牛看“圈”。农家养水牛,注意冬天少不得一张床(即要暖),夏天少不得一口塘(即要凉)。农事繁忙季...
2227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狩猎为东部山区村民的主要生产活动之一。狩猎时,大多一人上山,身背鸟铳,带着猎狗,路远则带干粮,一旦发现猎物,则穷追不舍,即使翻越十几座山头,跑数十里远,也在所不惜,非猎获不可。有时,他们也相约好,几个人带猎狗数只同去围猎野猪、老虎、金钱豹等...
222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平民百姓多穿手工做的便衣,有对襟和大襟两种,春秋穿长衫、短褂、白头肥腰长裤(俗称便裤),冬穿棉袄(俗称绑身)棉袍,家境富裕的老年人穿皮袄皮袍。夏季,男穿短衫、短裤,女穿旗袍、套裙。官吏多穿西装、中山装,学生多穿学生装、童子军服。衣...
2229
养禽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农家饲养鸡、鸭、鹅等家禽,习惯自孵自养,一般不从外地购进雏禽。买来食用的家禽,宰杀后,其毛、血等杂物一般都要丢进粪池中。
2230
狩猎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狩猎为东部山区村民的主要生产活动之一。狩猎时,大多一人上山,身背鸟铳,带着猎狗,路远则带干粮,一旦发现猎物,则穷追不舍,即使翻越十几座山头,跑数十里远,也在所不惜,非猎获不可。有时,他们也相约好,几个人带猎狗数只同去围猎野猪、老虎、金钱豹等...
2231
衣服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平民百姓多穿手工做的便衣,有对襟和大襟两种,春秋穿长衫、短褂、白头肥腰长裤(俗称便裤),冬穿棉袄(俗称绑身)棉袍,家境富裕的老年人穿皮袄皮袍。夏季,男穿短衫、短裤,女穿旗袍、套裙。官吏多穿西装、中山装,学生多穿学生装、童子军服。衣...
2232
帽子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平民百姓先是戴布制束帽,后多戴毡帽、猴头帽;富人商贾先盛行西瓜帽,后多戴大礼帽。解放后,老人多戴风雪帽,中年人多戴鸭舌帽、军帽,青年人戴帽的很少。
2233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夏季,男穿短衫、短裤,女穿旗袍、套裙。官吏多穿西装、中山装,学生多穿学生装、童子军服。衣色以青、白、蓝为主。男子在外劳动,喜围围布,围布长5尺,多为青、兰色,收割季节,围腰当裤,寒冬腊月则用来紧身御寒,推车挑担又用于披肩擦汗。妇女操持家务,...
2234
鞋袜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初,城乡居民,春夏秋三季多穿青色、圆头、低帮的布夹鞋,冬季多穿蚌壳形棉鞋,下雨天则为牛皮钉鞋或木屐,野外劳动多为草鞋。民国中期,城镇居民始穿胶鞋、皮鞋、线袜、纱袜;农民穿鞋依旧,线袜、纱袜也开始盛行。解放后,牛皮钉鞋、木屐逐渐被胶鞋所...
2235
发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政府令男子剪辫,城乡男子初为光头,继为平顶;年轻姑娘前留刘海,后编辫子;女子出嫁时,发辫挽成发髻,用线绞去面部汗毛,俗称“开面”;男孩多为“瓦片”头,俗称“囟门搭”;女孩多编辫子。民国后期出现火烫发,西发开始在城镇居民中流行。解放后...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