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61386条
基础文献
31条
析出资源
28024条
图表
7735条
人物
5302条
机构
2780条
事件
9753条
地名
585条
专题
2279条
作品
4372条
实物
525条
知识出处
全部
趙醒儂传
南丰县志
唱凯镇志
抚州特色农产品
乐安县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湖南乡志
抚州市志:全5册
崇仁县志
广昌县志
抚州金融志
南城县志
临川市企事业单位组织...
金溪县志
黎川县志
走遍抚州
汤显祖与罗汝芳
抚州地区粮食志
上顿渡镇志
临川文化史
宜黄县志
王荊文公詩箋註
抚州特色养殖业
临川古今名人略傳
东乡县志
连城鄉誌
临川区志(1987-...
抚州检察志
大岗镇志
抚州农家美食
莲乡山水
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197
/
4093
2941
第一节 气象测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气象站于1952年6月建立,至1985年有职工20人。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基本气象观察记录和分析;为军航、民航等提供天气情况;进行农业气象预报、农业试验观察和农业区划应用推广等服务。县气象站有气象传真收片机1台、微型电子计算机2台、超高频...
2942
第二节 水文测报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1952年起,县内先后在刁水、水西、南门口建立了3个水文站,开展了观察测试水位、流量、降雨量等业务。为全县圩堤防洪、排涝工作提供资料情报。
2943
第三节 人工降雨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8年7~10月,南城发生百日大旱。根据抗旱需要,由县科委、县气象站和抚纺民兵高炮连协作,首次进行了高炮人工降雨试验。自8月8日至9月15日,先后在上唐镇和黄家围两地进行降雨作业12次,共发射人工降雨弹2400枚。上唐与南丰交界处降雨3...
2944
第四节 地震观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地震台于1972年1月建立。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测量大地电流变化、磁场变化、地形变化、地引力和地下水变化,并将所得数据呈报上级防震部门,为防震预报提供参考资料。1980年10月,县地震台还在抚州地区温泉疗养院设立了地电观察站;在南城洪门、共...
2945
第五节 太阳灶试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9月,经省科委批准,在县科委主持下开展了“室内太阳灶”研制试验。其研制的主件:机械跟踪、蓄热装置、抛物面和传热管等,完成安装后,于1981年11月进行初试,保温300摄氏度以上达24小时,最高蓄热温度达820℃,经传热管导热只能炒...
2946
第六节 省柴灶推广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1至1985年,在全县10个乡镇和县直部分单位先后推广使用了“赣I型”、“赣Ⅱ型”和“东乡型”等省柴灶9812只:每户每天平均省柴8~10斤。受到用户的欢迎。
2947
第七节 沼气灶推广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2年,能源节约办公室分别在株良乡世厚村和县城,引进了本省定型的图纸《椭球A型水压式沼气池》,一年内建成20只沼气池,每个池容量6-12立方米,平均日产气1.5立方米。每池年均使用时间8-10个月。1983年,县沼气服务公司通过举办各种...
2948
卷二十六 医疗卫生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古时,南城医药事业较为发达。“建昌帮”药材的传统炮制技术驰名遐迩。自宋迄清,余明可、黎民寿、谢映庐等名医迭出,为发展南城县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医学著述,至今仍为中医学界所重视。民国时期,南城县虽有一些卫生设施,但主要是为富...
2949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县立医院成立于民国20年,院址初设天花宫,仅有院长、医师、事务员3人。每天门诊最多30人。民国25年,改名南城县卫生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县城人口剧增,卫生院由丙级升为乙级。民国29年升为甲级,民国30年升为特级,编制40人,设病床20张...
295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医疗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南城县立医院成立于民国20年,院址初设天花宫,仅有院长、医师、事务员3人。每天门诊最多30人。民国25年,改名南城县卫生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县城人口剧增,卫生院由丙级升为乙级。民国29年升为甲级,民国30年升为特级,编制40人,设病床20张...
2951
一、南城县立医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成立于民国20年,院址初设天花宫,仅有院长、医师、事务员3人。每天门诊最多30人。民国25年,改名南城县卫生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县城人口剧增,卫生院由丙级升为乙级。民国29年升为甲级,民国30年升为特级,编制40人,设病床20张。民国31年...
2952
二、省立南城医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32年,改第七行政区中心卫生院为省立南城医院。设病床40张,开始三大常规化验检查。民国37年,医院病床增至50张,医师6人,护士5人,助产士1人,院长1人。此外,民国32年、35年,先后在上唐、新丰、硝石设立卫生分院、医职人员共17人。
2953
三、圣路加医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32年,南城天主教堂创办圣路加医院。医师1名,护士3名,练习生6名,设病床50张,经费来自教会。
2954
四、私人诊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2年私人诊所达十数所。中医黄渭北、傅乐榆、封竹生等人,发起组织南城医学研究社,参加学社的有开业医生450人。民国15年,中医黄寿峰,封九余等5人组织医生联合会,于城北危家祠堂,轮流值诊。中医王法良、文镜清、邓尧宾、王幼峰、刘林荣等则分散...
2955
第二节 建国后的医疗卫生机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7月,县人民政府设立卫生科。1956年,卫生科改为卫生局,管理全县医政、药政、人事、经费、公费医疗等事务。1979年,南城县列为全国第一批三分之一卫生事业建设重点县。1950年12月,南城县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文化大革命”中停止...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