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私人诊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城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923
颗粒名称: 四、私人诊所
分类号: R197
页数: 2
页码: 337
摘要: 民国2年私人诊所达十数所。中医黄渭北、傅乐榆、封竹生等人,发起组织南城医学研究社,参加学社的有开业医生450人。民国15年,中医黄寿峰,封九余等5人组织医生联合会,于城北危家祠堂,轮流值诊。中医王法良、文镜清、邓尧宾、王幼峰、刘林荣等则分散开业行医。民国16年,牧师许文卿在西街设立诊所。民国22年,西医李冠仙诊所、李耀芳诊所开业。民国28年,成立南城县中医诊所,谢厚祖为所长,所址设下石巷李家祠。民国时期,虽然有了官办医疗机构,但设备简陋,医院连切除阑尾炎、治疗小肠疝气都视为难做的手术。加之西药匮乏、价格高昂,1瓶盘尼西林(青霉素)价值白米1担余。一般群众患病,很难得到治疗。
关键词: 私人诊所 医疗保健制度

内容

民国2年(1913年)私人诊所达十数所。中医黄渭北、傅乐榆、封竹生等人,发起组织南城医学研究社,参加学社的有开业医生450人。
  民国15年,中医黄寿峰,封九余等5人组织医生联合会,于城北危家祠堂,轮流值诊。中医王法良、文镜清、邓尧宾、王幼峰、刘林荣等则分散开业行医。
  民国16年,牧师许文卿在西街设立诊所。民国22年,西医李冠仙诊所、李耀芳诊所开业。
  民国28年,成立南城县中医诊所,谢厚祖为所长,所址设下石巷李家祠。
  抗日战争时期,南城籍名医谢清舫由南昌迁回县城行医。南昌名医姚国美、江公铁亦迁来。
  民国37年,西医孟宪孔诊所、余文奇诊所开业。
  草医和草药经营者则多散居乡村,在县城开业者不多。
  民国时期,虽然有了官办医疗机构,但设备简陋,医院连切除阑尾炎、治疗小肠疝气都视为难做的手术。加之西药匮乏、价格高昂,1瓶盘尼西林(青霉素)价值白米1担余。一般群众患病,很难得到治疗。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南城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1

本志记述了南城县1912~1985年间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实行改革开放与全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