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5013 条 132 / 1001
196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重男轻女”的陋习根深蒂固,遗弃女婴现象常有发生。1849—1949年,因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男性人口死亡较多,区内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建国后,社会安定,党和政府提倡男女平等,妇女在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作用愈来愈被人们重视。
196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63年,全区开始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党和人民政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全区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年龄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0—4岁的幼儿745656人,5—14岁的少年1815081人,2...
196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全区约有70%的人是文盲,只有少数人有文化。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区就学人数明显增加,群众文化素质相应地得到提高。据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査统计,全区共有5129164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08...
196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区内以农业经济为主,绝大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少数人从事商业、手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建国后,随着工业、商业、文教卫生及其他事业的发展,全区人口的职业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
197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婚姻状况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区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总数4715312人(男2350889人,女2364423人),其中,未婚者1247423人(男708767人,女538656人),有配偶者3064613人(男1509243人,女1...
1971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菏泽区内人口出生死亡情况无从查考。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婴儿出生成活率明显提高,老人寿命延长,因而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再生产属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类型。
1972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菏泽区内人口出生死亡情况无从查考。建国后,人民安居乐业,婴儿出生成活率明显提高,老人寿命延长,因而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再生产属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类型。
1973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区内人口相对稳定。1955—1961年,为开发祖国边疆地区,菏泽地区向黑龙江、吉林、内蒙、青海及山东垦利、沾化、利津等地移民43万人。之后随着区划的变动,全区人口又出现几次变化,至1985年底,菏泽地区总人口为74...
1974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为了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菏泽专署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区内的计划生育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区计划生育组织相继解体。
1975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6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为了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菏泽专署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区内的计划生育工作。
1976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提倡晚婚晚育由于封建思想影响,区内城乡普遍存在早婚、早育、多育现象。1950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青年结婚年龄,男年满20周岁,女年满18周岁。1973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两个孩,两胎间隔四五年”。
1977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63年,全区各县医院、县妇幼卫生保健站都设立了计划生育指导门诊,开始进行节育技术指导,并组织技术人员购置专门设备,指导进行人工流产和男子结扎,公社、大队配备了接生员和保健员负责发放避孕药具。1966—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计划生育...
1978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63年,全区计划生育技术干部队伍开始形成。1979年,地直、单县、梁山、鄄城先后建立了计划生育指导所(站),配备外科医生6人、妇产科医生10人和其他医务人员40人。
1979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63年以后,宣传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和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效果显著。
1980
知识出处: 菏泽地区志 | 类型: 正文
1950年7月,菏泽专署设立统计科,兼管计划工作。1953年11月并入财政经济委员会,1954年12月建立计划统计科。1957年12月,建立计划委员会,1958年4月撤销,是年7月恢复°1958年11月菏泽、济宁两专署合并时复撤,1959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