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740 条 19 / 1383
271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邢台县自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劳动力的发展历程与各时期经济组织的劳动管理主要形式。
272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前,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笨重,效率很低。耕种全靠犁、锄、锹、镰;浇水靠水车、水刮子和栲栳、辘辘;农产品加工靠石臼、石碾、石磨、纺花车、榨油槽;农村运输靠人担、牲口驮、铁轮车、手推车。新中国建立后,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广新式农具。50年代...
273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开始是临时派工,死分死记,后改为“死分活记”、“按件记工”等,并奖励劳动模范。
274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实行“包工制”、“定额管理”和“三包一奖”制度,(即包产、包工、包投资,超产奖励),并且划分耕作区,建立健全作业组和检查验收制度,推行“一年早知道”等政策。
275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推行土地、劳力、耕畜、大型农具“四固定”,投工、投资、投肥“三投”计划以及“三包一奖”、“定额包工”等制度,一度还实行过工分加奖粮的分配办法。并开展评选和奖励“三八”模范干部、“五好社员”等活动。
276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邢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耕种机械、收获脱粒机具、排灌机具、植保机具、农用运输工具、农产品加工工具。
277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七寸步犁,次年普及全县。1954年推广马拉耘锄、播种机、封埝机等半机械化机具。1956年3月,县农业拖拉机站建立,机耕、机播开始。1969年后,各公社农机管理站建立,拖拉机逐年增加。1980年后,拖拉机进入农...
278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县、区技术推广站推广人力脱粒机(大、小两种型号)、脚踏打稻机、打麦机。县农机站于1956年开始应用拖拉机轧场。1958年使用土豆挖掘机,1959年引进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和小麦割捆机,开始试用小麦收割、打捆、脱粒机械化作业。此后,一...
279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6年始应用手摇和马拉水车及立式锅驼机、离心水泵。1957年使用卧式锅驼机、煤气机。1958年开始使用柴油机、汽油机和电动机,逐步取代水车、锅驼机。1975年引进喷灌技术。1985年引进滴灌技术。1988年,全县拥有排灌机械8021台,...
280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开始推广使用单管筒式喷雾器。1953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背筒人力喷雾器。1962年春,曾用“安二型”飞机在本县平原区洒石硫合剂,防治小麦和果树病虫害10万亩。60年代末推广应用人力喷粉器、高压喷雾器。60年代引进马拉喷雾器。1...
281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合作化发展,首先推广应用畜力胶轮大车,取代了铁轮大车。1979年,全县胶轮大车1909辆,是1949年的61倍,此后,胶轮大车又被拖拉机取代。5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双轮手推车(排子车),很快取代了手推独轮车和牲口,成为农村...
282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随着农业集体化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50年代和60年代,集体经济组织大量使用轧花车、弹花车、榨油槽等。后由于国家和合作商业工厂统一加工,笨重古老的工具迅速减少,饲料粉碎机、铡草机、磨面机、碾米机等机具迅速增多,用石磨、石碾...
283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全县耕地面积728508亩,人均3.3亩,多数为壤土,其中水浇地15万亩,可谓土地宽广肥美。但随着国家建设和乡村企事业建设迅猛发展,农民建房占地较多,致使耕地大量减少。到1988年末,全县耕地减少到576870亩,比1949年减...
284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邢台县农作物种类、种植结构、农作物分布等情况。
285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邢台县农作物五大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类作物、瓜果类作物、其他作物。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