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作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27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作物
分类号: S51
页数: 7
页码: 155-161
摘要: 本节介绍了邢台县农作物种类、种植结构、农作物分布等情况。
关键词: 邢台县 农作物

内容

一、农作物种类
  本县农作物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五大类,约200余种。
  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黄豆、黑豆)、红薯、高粱、绿豆、黍稷、水稻、大麦、养麦、豌豆、过豆、扁豆、红小豆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线麻、萩、烟叶、蓖麻、向日葵、药材、莲藕、芦苇等。
  蔬菜类作物:主要有白萝卜、胡萝卜、白菜、蔓菁、大葱、菜豆角、云豆角、茄子、西红柿、辣椒、非菜、水萝卜、窝笋、菠菜、莙达、茴香苗、金针(黄花菜)、洋葱、大蒜、芥菜、芹菜、冬瓜、北瓜、南瓜、黄瓜、菜瓜、丝瓜、土豆、食用菌(蘑菇、木耳、银耳)等。
  瓜果类作物:主要有西瓜、甜瓜、香瓜、草莓等。
  其他作物:主要有青饲料(秴子、苜蓿)、绿肥植物等。
  二、种植结构
  本县农作物种植历来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次之,蔬菜、瓜果类作物尤次,其它作物很少。但是,不同历史时期,其种植结构又呈现出较明显的时代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生产条件落后,农业生产一直处于“等天靠雨”的状态,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粮食平均亩产不过100公斤左右。如遇天灾,常常颗粒不收。1949年的种植结构表现两个特点:一是突出粮食生产,以维持人们生存;二是以耐旱作物为主,以可望70%左右的旱地能有收获。基于第一种原因,此时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的80%以上;此外,瓜菜类作物也占有相当比例。基于第二种原因,在粮食作物中,坚持了以小麦、谷子种植为主,其种植面积分别占植粮面积的49%和29%;其次是玉米、高粱、大豆,此三项共占植粮面积的18%左右,其它杂粮仅占4%左右。在经济作物中,以棉花、芝麻、麻类种植为主,分别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25%、18%和17%;其次是花生、烟叶、芦苇等;在蔬菜类作物中,以萝卜、蔓菁、北瓜、南瓜等粗菜为主,其次是白菜、豆角、茄子、大葱、韭菜等;瓜果类作物,以西瓜为主,甜瓜、香瓜次之。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本着既保障人民吃饱,又增加农民的收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指导思想,本县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一是扩种经济作物。1955年,植棉面积发展到17.6万余亩,较1949年扩大了4.5倍。二是提高复种指数,多种高产粮食作物,以保证粮食作物减地不减产。在秋粮作物中,将建国前的以谷子为主,逐步改变为以红薯为主。到1958年,全县植谷面积较1949年减少了70.2%;红薯种植面积发展到11.4万亩,较1949年增长了51.8倍。是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40公斤,较建国前增长40%以上。
  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水浇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作物产量逐步增加,尤其是玉米杂交种的引种,更显示出其增产优势。此后,在秋粮作物中,玉米占据了主导地位,全县粮食作物形成了以小麦、玉米为主,以谷子、大豆、红薯为辅,其他杂粮皆有种植的新格局。到1988年,全县小麦面积为29万亩,玉米21.3万亩,分别占植粮面积的44.8%和32.9%;谷子、薯类、大豆三种作物共计11.7万亩,占植粮面积的18%;其它杂粮仅占4.8%。在经济作物中,棉花占绝对优势,1988年全县植棉8.1万亩,占经济作物面积的61.8%;花生、芝麻次之,两项共占35.6%。在蔬菜类作物中.粗菜逐年减少,细菜日益增多,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精细蔬菜和温室蔬菜发展很快,已初步形成“粗、细、精”,多种蔬菜并存,春、夏、秋、冬四季青鲜菜不断的种植结构。
  三、农作物分布
  由于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本县除小麦、玉米在各乡(镇)均占主导地位外,其它秋粮及经济作物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分布。
  1.东部粮食作物区。主要包括王快、东汪、祝村三个乡之全部和晏家屯、南大树两个乡南部的26个村,共76个村。该区共有耕地10.56万亩,粮食总产4372.4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的29%。其中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分别占该区植粮面积的94.9%和75.9%;此外,该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多年份达1.5万亩,1985年后,水田面积逐渐减少,1988年仅有0.27万亩。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莲藕、芦苇,尤其是莲藕,系本县唯一产区。
  2.东北部白马河流域油、棉、粮作物区。主要包括石相、会宁两个乡之全部和晏家屯、南大树两个乡北部的16个村,共47个村。该区共有耕地11.3万亩,1984年粮食占地6.37万亩,棉花占地3.07万亩,油料占地0.77万亩,分别占本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6.4%、27.2%和6.8%。其中,油料种植面积占全县的26.6%,油料总产62.92万公斤,占全县油料总产的30.6%。此外,西瓜、蔬菜种植在全县也占居优势。
  3.中部丘陵地带棉粮区。该区主要包括南石门、羊范、皇寺、张尔庄、大贾乡、太子井、龙化7个乡(镇)。该区为本县集中产棉区,1988年,该区种棉花4.5万亩,占全县种棉面积的55%,棉花总产154.8万公斤,占全县棉花总产量的57.9%。粮食作物占地21.7万亩,占该区耕地面积的72.8%,其品种主要是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
  4.西部山区粮杂作物区。该区主要包括张安北、谈话、西黄村、北小庄、马河、龙泉寺、西上庄、河下、将军墓、宋家庄、崇水峪、冀家村、白虎庄、西枣园、浆水、路罗、城计头、白岸、杨庄等19个乡(镇)。本区农作物以粮食种植为主,其中尤以小麦、玉米最多、其他均为小杂粮。花生、烟叶、芝麻及瓜菜类作物本区各村皆有种植,线麻、芦苇分别在城计头、将军墓等乡(镇)有少量分布,棉花仅在浅山地带有少量种植,与山西交界的20多个村庄,因山高气温低,不能种植小麦。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