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邢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030720020220000263
颗粒名称: 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分类号: S23
页数: 1
页码: 154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邢台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耕种机械、收获脱粒机具、排灌机具、植保机具、农用运输工具、农产品加工工具。
关键词: 邢台县 生产工具 农业

内容

耕种机械:1953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七寸步犁,次年普及全县。1954年推广马拉耘锄、播种机、封埝机等半机械化机具。1956年3月,县农业拖拉机站建立,机耕、机播开始。1969年后,各公社农机管理站建立,拖拉机逐年增加。1980年后,拖拉机进入农家,小拖骤增。到1988年,全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18台,共94431马力,小拖拉机7192台,86404马力,机耕面积3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5%。大、中型机引农机具182台。
  收获脱粒机具:1953年,县、区技术推广站推广人力脱粒机(大、小两种型号)、脚踏打稻机、打麦机。县农机站于1956年开始应用拖拉机轧场。1958年使用土豆挖掘机,1959年引进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和小麦割捆机,开始试用小麦收割、打捆、脱粒机械化作业。此后,一些生产大队、生产队,开始应用扬场机、电动风扇、机动和人力脱粒机。1974年开始应用与小拖拉机配套的小型收割机。1978年应用大、中型脱粒机和上垛机。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中、小型脱粒机增多。
  排灌机具:1956年始应用手摇和马拉水车及立式锅驼机、离心水泵。1957年使用卧式锅驼机、煤气机。1958年开始使用柴油机、汽油机和电动机,逐步取代水车、锅驼机。1975年引进喷灌技术。1985年引进滴灌技术。1988年,全县拥有排灌机械8021台,83648马力,排灌面积达34.65万亩,占水浇地面积的99%。
  植保机具:1951年开始推广使用单管筒式喷雾器。1953年,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背筒人力喷雾器。1962年春,曾用“安二型”飞机在本县平原区洒石硫合剂,防治小麦和果树病虫害10万亩。60年代末推广应用人力喷粉器、高压喷雾器。60年代引进马拉喷雾器。1988年,全县拥有人力喷雾(粉)器35796架,实现植保半机械化。
  农用运输工具: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合作化发展,首先推广应用畜力胶轮大车,取代了铁轮大车。1979年,全县胶轮大车1909辆,是1949年的61倍,此后,胶轮大车又被拖拉机取代。5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双轮手推车(排子车),很快取代了手推独轮车和牲口,成为农村田间主要运输工具。1980年以后,农村开始使用汽车、机动三轮车运输。1988年,全县农用汽车280辆、机动三轮车3505辆、排子车6251辆,加上拖拉机运输,农村运输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农产品加工机具:随着农业集体化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手段发生了根本变化。50年代和60年代,集体经济组织大量使用轧花车、弹花车、榨油槽等。后由于国家和合作商业工厂统一加工,笨重古老的工具迅速减少,饲料粉碎机、铡草机、磨面机、碾米机等机具迅速增多,用石磨、石碾加工米面成为历史。1988年,全县实现了米面加工机械化,拥有碾米、磨面机1600台,饲料粉碎机595台,轧花机159台,榨油机157台。

知识出处

邢台县志

《邢台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邢台县有史料记载以来至1988年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邢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