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144 条
2021年
25 条
2022年
86 条
2023年
2033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44 条
专题知识
881条
交通
149条
传说、奇闻
13条
其他
76条
区域
101条
医疗
61条
基础设施
104条
姓氏
59条
数据统计
218条
景区
225条
植物
2条
民俗
2条
民俗文化
218条
水果
1条
物产
17条
粮食
1条
艺术
7条
药物
8条
货物
1条
颗粒列表
共 2144 条
77
/
1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141
转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婚后第5天,由新郎的小舅子请新娘回娘家省亲,拜谒长辈和亲友,须带香烟、冰糖等礼品,俗称“请女婿”。娘家设宴款待。午后,新婚夫妇返回,娘家回礼送雌、雄童子鸡一对、红纸封腰整株甘蔗2根,炒花生一篮及新郎新娘的衣服。
1142
婚事新办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1956年起,提倡婚姻自由、婚事新办。男女青年多于说亲后,或自由结识后,双方约定相会,了解对方性情、品行,双方满意后,各自转告父母,再行定聘,称自由恋爱。成婚前,男女双方到当地政府办理结婚手续,领取结婚证。迎亲时,新娘坐自行车或改为撑红伞,...
1143
生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妇女怀孕时,房中的床柜,不能移动,墙壁不能乱钉铁钉,避免触犯“胎神”。临产月初一日,娘家派一男孩送来鸡蛋,称“催生”,预祝顺产。 旧时产妇临盆,多由“婆姐妈”(土法接生员)接生。产房叫“秽房”,外人不宜入内。产妇只穿素服,出门戴斗笠,不能...
1144
庆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做十”,成人从年满50虚岁开始举行庆寿活动。此后,每10年举行一次,寿庆一般是在正月,多集中在初三日。
1145
乔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新房落成后,阖家喜迁新居,称乔迁,俗称“过厝”。主人择吉日举行乔迁仪式,亲友赠送贺礼、贺幛、镜屏、灯笼、红烛、鞭炮等礼品。过厝时间一般选在子夜。全家人组成“一条龙”,以家长为“龙头”,挑一担箩,箩内置一炉,中燃炭火,扁担上披红布、挂灯笼;其...
1146
丧葬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丧葬,也称白事。据考古发现,宋代多行火葬,明代行土葬,其丧俗沿袭至今。 病危者,在临终前从寝室移至厅堂,放在临时搭的床铺上,称“移床”。断气前,由孝男给更换寿衣,寿衣用折绫裁制,多至七套。断气后,合家男去冠,女披发,伤心痛哭。于床前桌上放...
1147
称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对教师、医生,通称“先生”,对长辈尊称“叔公”、“婶妈”,对熟悉的同辈称“某兄”、“某嫂”。子女对父母通常称“爸”、“妈”,有的迷信偏呼“伯”、“叔”、“兄”、“婶”、“嫂”等,少数也直呼其名;对祖父、祖母称“阿公”、“阿妈”(“爷爷”...
1148
生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后溪人逢出生日,不分男女老幼,都要举行纪念诞辰仪式,俗称“做生日”。父母为孩子做生日,要做一套新衣,煮碗面条、一双鸡蛋。出嫁的女儿庆祝父母诞辰,要以鸡蛋、线面、猪肉为礼品。子媳为父母庆祝诞辰,要煮鸡蛋、面条,以示孝敬,恭祝健康长寿。1980...
1149
作客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后溪人好客多礼。凡出门作客,必修边幅,换新装,女子更讲究装饰、打扮,还常带上一份礼物。迎客时,主动点头、问好,摆椅请坐,敬茶敬烟,后请吃点心。如客人第一次来,要用线面、鸡蛋招待,以示热情尊重。 1980年后,多以酒肴招待。客人临走时,主人...
1150
挂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豆至亲好友的孩子第一次随大人来作客,临行时,主人要用红线系钱币,挂在孩子脖子上,俗称“挂脰”,意为祝愿孩子“活老老”。女儿出嫁,其弟或侄首次到男方家作客,新郎及其父母要准备一捆现金,给“小舅子”挂脰。改革开放后,挂脰的对象扩展到应征入伍、出...
1151
握手礼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前,对长辈、平辈,行拱手作揖礼。1950年后,改为握手礼或问好,表示亲切或尊重。
1152
城厢区人口总量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清代,城厢辖四厢、20街、3市、58巷、2堤、18村,总人口3万多人。 民国36年(1947年)7月,城厢(含郊区)共有人口49978人,占当时莆田县人口总数的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153
田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唐代,境内实行夏、秋两次征收田赋。 宋时沿用唐税法,以土田高下定出产钱,共分5等。 明承宋税法,夏征钞、秋征粮。万历九年(1581年),城厢赋役合一。征收的税目除田赋外,还有盐税、商税钞、门摊钞、窑冶钞、铸泻钞、酒醋钞、房屋租钞等。 ...
1154
农业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税收贯彻“依率计征,依法减免,增产不增税”的稳定负担政策。1949年冬,农业税实行“借粮、赋元征收制”,每户赋元在1元以上者,每元借粮20~40公斤,借柴革0.5公斤,可凭借据抵次年公粮任务。1951年起,对农户地...
1155
农业特产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954年起,境内开征农林特产税。1984年6月后,城厢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水产、果树、食用菌等农林产业迅速兴起,特产税征收逐年大幅度增加。1984年,全区特产税收入2.26万元。至1994年,提高到88.6万元,增长39.2倍。1994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