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丧葬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唯一号:
130634020230001035
专题名称:
丧葬
其他名称:
白事
文件路径:
1306/01/object/PDF/1306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38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丧葬,也称白事。据考古发现,宋代多行火葬,明代行土葬,其丧俗沿袭至今。 病危者,在临终前从寝室移至厅堂,放在临时搭的床铺上,称“移床”。断气前,由孝男给更换寿衣,寿衣用折绫裁制,多至七套。断气后,合家男去冠,女披发,伤心痛哭。于床前桌上放盏长明灯,置炉点香、烧纸钱。孝男孝女日夜守灵。入棺收殓时,孝男捧死者头部,孝妇抬死者腿部,把死者安放在棺盖上,为死者洗脸、洗手、洗身、洗脚,俗称“洗身”。择时入殓,称收殓。请木匠将棺盖安上,并用灰泥(灰调桐油)“封口”。子辈穿麻衣,袖管套上麻带圈;孙辈穿白衣,佩白带,称“带孝”。入殓后,将死者生前用过的卧席、被褥、餐具送到荒郊焚烧,俗称“送草”。出殡时,前头1人持“火盏”(用油松木点燃)或燃火蛇(用稻草扎成)引路,散发纸钱。孝男头戴草圈,女婿则头戴白帽(俗称孝帽)护棺上山,族人亲友随后送殡,称“送葬”。棺材放进墓穴,先由孝男撒下一撮土,然后众人动手覆土。送葬回归,于家门口燃稻草,送葬人从火堆上跨过,称“去煞”。死后第6日夜,家人备办祭品为死者祭祀,称做“头七”。第7日,家人和亲戚上山探拜,称“走龙”。死后第49日,举行一次家祭,称“尾七”。其间每7日,举行一次家祭。服丧期间,家属不穿红衫、不饮酒、不娱乐、不鸣炮。死者逝世后100日,称“百日”,拆除灵堂,焚化带孝布圈,全换素报为吉服,称“起服”。是年除夕,不贴红联、贴绿联。 1980年后,丧葬礼仪从简,做七尤重头七,服丧期间除不穿红衫、不放鞭炮外,其余禁忌皆免。木主牌多由遗像替代。1990年后,逐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行火葬。但丧仪摆场日趋铺张,有钱人家雇用殡仪军乐队送葬,亲人、邻里送花圈寄托哀思。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