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60条
析出资源
260条

检索条件

共 260 条 1 / 18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封面
2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书名页
3
目次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目次
4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版权页
5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甘肃秦腔述略介绍了清末兰州的“福庆班”和“东盛班”、承上启下的“万顺班”、冯玉祥入甘时代的“觉民学社”与“秦剧训练班”等的内容介绍。
6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清朝末叶,政治极端腐败。从一八七五年(光绪元年)到一九〇八年(光绪三十四年),在慈禧太后的操纵下,先后发生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事件。当时的甘肃,在陶模、岑春煊、魏光焘、升允、李廷萧、何福堃、丰绅泰、王树枏等先后统治的过程中,有一八九五年(光绪...
7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然而,当时的兰州却出现了两个历史悠久、技艺超群的秦腔剧社“福庆班”和“东盛班”。究其原因,主要是:一、穷苦的艺人为了不致饿死,只有精研剧艺,求得生存和发展;二、当时的兰州虽只有三、四万人,但历来为西北各省皮毛输出必经之道。
8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水梓先生在他的《陇上旧剧琐记》(刊《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中说,他听他父亲说过,当时有个叫元官的艺人(小名三元子),是光绪年间“福庆班”掌班兼主演福庆子和 “东盛班”掌班兼主演十娃子的师傅。
9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张福庆,俗呼福庆子,嗓音宏亮而柔和,生、净、丑、旦都能演,但以生、净最驰名)舞台表演技艺精湛。拿手戏有《火焰驹》(艾谦)、《血诏带》(曹操)、《忠八义》(赵盾)、 《游西湖》(贾似道)、《五花马》(郑丹)、《黄花山》(闻太师)、《碧游宫》(...
10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寿娃子,著名花旦,扮相、腔调、动作均佳。拿手戏有《亚仙刺目》(李亚仙)、《重台送别》(陈杏元)、《拾玉镯》 (孙玉姣)等。
11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来喜子,人称“麻旦儿”,旦角兼须生,著名秦腔演员耿忠义的师傅。其拿手戏有《阴阳河》、《鸡头关》、《三搜索府》、《盘城》等。
12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高班长,丑角,浑身是戏,神形毕肖。其拿手戏有《卖豆腐》、《二瓜子吆车》(二瓜子)、《秃女子摸牌》(秃女子)等,尤以喜剧《卖豆腐》最出名。
13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岳麻子(岳得胜),二花脸兼须生,秦腔名演员岳钟华的父亲,名须生老十二红(李夺山)的岳父,台架好,嗓音较差。其拿手戏有《临潼山》、《广武山》、《碧桃园》、《搜国》等。
14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黄毛子,须生,秦剧名演员耿忠义的父亲,唱做俱佳。拿手戏有《辕门斩子》(杨延景)、《放饭》(朱春登)等。
15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 类型: 正文
喜娃,原名刘彦青,先旦角后生净,唱做俱佳。拿手戏有 《哭祠》与《打子》(郑丹)、《杀驿》(吴承恩)、《斩莫成》(莫成)、《牛头山》(姜维)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