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陈秋顺” 相关
共 20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文三俊是明朝铜山(今东山县城关)人,幼时聪敏,能快速背诵诗书,撰写诗赋歌文。他曾参加科举考试并被授予“名家进士”称号,后任上虞县知县,因不奉承上司而离职。返乡后,他凿池筑馆,种植名花,以诗酒自娱。他的作品在战火后大多失传,仅存《小...
2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九仙山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山县,是明朝时期的军事要地和风景胜地。山上有巨石构成天然洞府,石壁上有多处摩崖石刻和诗歌题咏。明末清初,郑成功曾在山上驻扎,后败退至台湾。清乾隆年间,有多位文人墨客登临此山并留下诗篇。
3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马兆麟先生是一位清末民初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是东山县的知名人士。他的诗作题材广泛,包括咏梅花、历代忠烈、风景等,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人民疾苦的情感。
4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这首诗纪念了烈士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敬仰。他们在沙场血战中保护家乡,冲锋斗阵气如虹,不惜牺牲自己,为从兹我岛号“英雄”而奋斗。他们的舍己为人志不移,英雄业绩载歌诗,值得被永远纪念和敬仰。
5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这首诗通过对铜山古城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对这座古城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传说,展现了铜山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铜山古城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这座古城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其历史文化和自然...
6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唐朝彝、马兆麟、楼胜利、谷文昌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诗歌创作。文章通过历史文献和诗歌作品,展现了这些历史人物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7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献记述了稽之武庙(原名关王庙)的建立和历史变迁。该庙最初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后在正德三年(1508年)进行了大规模改建。然而,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沿海遭遇迁界之祸后,铜人民被迁往内地,庙宇废弃。后来,庙的圣像被迎回铜...
8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一组关于东门屿文峰塔和风动石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描绘了这些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神奇,并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仰。其中提到了“铜山三忠臣”和“滨海路”等历史人物和地名,以及大嵼村老年活动中心等现代场所。
9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东山铜陵武圣殿和赤塗窟武庙的对联,这些对联歌颂了关帝的忠勇仁义礼智信的高尚品德,也体现了铜山古城人民对关帝的无限敬仰。其中一些对联反映了关羽扶炎汉、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的事迹和精神。此外,还介绍了居家中堂的对联,这些对...
10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东山铜陵武圣殿和赤塗窟武庙的楹联,这些楹联以凝练、工整、富有韵味的艺术特色,表达了作者对景观的审美感受及对内涵的发掘理解,起到画龙点睛、增光添彩的作用。其中,黄道周所撰之联赞颂了关公忠勇仁义的美德和舍身护国的精神,陈秋顺所撰之联赞...
11
知识出处: 东山文史资料总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1984年东山县政协举办的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灯谜会,照片记录了这次活动的现场。文章介绍了灯谜会的筹备、参加人员、活动内容以及灯谜作品的主题和形式。此次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文化,还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感情和文化交流,见证了两岸文同源、谜...
12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描述了东山唐朝彝的故宅,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赏。诗人指出,这座古屋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良臣门第,有着自千秋的传承。诗人还描述了唐朝彝在铜海播迁的日子和在闽山落拓游的经历,赞扬了他的勇气和义胆。
13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描述了马兆麟的儒雅风度和谦逊品格,以及他在诗书画方面的卓越成就。
14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战乱中战略经营、担任宰相并守护东山的故事。诗人表达了这个人为了家国,舍弃个人利益,勇敢面对敌人,多次击败寇仇,最终将其溃败。
15
知识出处: 東山文史資料第六、七輯 | 类型: 文学
这首诗描述了谷文昌为民除害、绿化东山的功绩,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