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東山文史資料第十辑》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30004072 |
颗粒名称: | 武庙的《大都督黄公兴庙惠民功德碑记》考记 |
分类号: | J292.2-3 |
页数: | 5 |
页码: | 66-70 |
摘要: | 这段文献记述了稽之武庙(原名关王庙)的建立和历史变迁。该庙最初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后在正德三年(1508年)进行了大规模改建。然而,在清康熙三年(1664年)沿海遭遇迁界之祸后,铜人民被迁往内地,庙宇废弃。后来,庙的圣像被迎回铜山,但庙宇已废,只是在旧址基础上搭几根椽子建起茅屋。幸运的是,镇抚大都督黄公捐款重兴了庙宇,其他官兵和铜山的士绅和百姓也纷纷捐款助建。庙宇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落成。这篇碑文是在此期间撰写的,记录了黄公的善政和庙宇的兴废历程。该碑文的作者是邑人唐公朝彝。 |
关键词: | 关王庙 黄公 庙宇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