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职工” 相关
共 18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1~1963年10月的国民经济调整中,采取“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的措施,下放国家职工及其家属608名,居民893户、2986人,减少城镇人口3415人。次年8月吃农业粮。1968年8月1日~1970年12月31日,广昌县革命委员会...
2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 类型: 正文
1987年工改后,根据国务院和省里的文件精神,对企业职工工资标准作了一次调整,人均月增资5元。1994年,为了深化企业工资改革,解决企业工资问题,临川、抚州企业干部和工人统一执行江西省调整的工资标准,共有29728人参加了工调,人均月增资5...
3
知识出处: 东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工人业余学校 1951年秋,县文化馆举办职工夜校,有学员45人;1952年发展到4个班,学员177人,配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5人,义务教师2人。1956年,成立县工农教育委员会。是年工人业余学校改由县总工会主办;1960年分散由各厂矿企业...
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开展职工文化教育。既办好县(市)总工会的职工业余学校,又办好基层工会的职工业余学校,区内一些较大企业办起职工业余学校,一些学校增设先进生产者、老工人半脱产文化班。召开全区职工教育工作会,恢复职工业余教育。
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各县总工会组织工人秧歌队、歌咏队,地区工会办事处组织银鹰工会体育代表队参加省首届工人体育运动会,抚州市举行首届工人体育运动会,举行全区首届职工文艺汇演,各县工会代表队10个共300人参加演出。
6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以前,域内的工人培训主要是徒工培训,1个师傅同时带1个~3个徒弟,学徒3年~4年。徒工出师(学徒期满)后,师傅另招徒弟。师傅给弟子传授技术,同时也教给一些封建社会的行规和做人的道理。由于封建行规制度及保守风俗,一般徒工很难学到好技...
7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20世纪50年代初,区内无统一的劳保用品发放制度。1956年,国务院发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区内国营企业开始按职业工种定期发给职工相应劳动保护用品,同时采取“以旧换新”办法换发劳保用品。1972年,调整发放标准,实行“物尽其用,以废换新”...
8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59年,调整统一新、老工人工资标准,对1958年前参加工作的部分职工调资升级,对工资自然增长人员进行调整定级。1974年4月,对全区国营农场、林场、水产养殖场中1748名职工进行工资调整,占其职工总数26.5%;为国营农场自然增长的职工...
9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1966年起区内对每位干部、职工每月发粮食补贴0.8元。1979年对工资级别在行政14级以下的职工发给生活补贴每人每月3元。1988年对地区直属单位和抚州市每位干部、职工每月发生活补贴8元,对各县每位干部、职工发生活补贴6元。1989年起发...
10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区内企业发放奖金主要形式有跃进奖、综合奖、附加工资、节约奖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企业中实行奖金与经济效益挂钩。2000年后,行政机关单位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工作目标考核获奖情况,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发放...
11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正文
民国初期,域内职工体育活动少有开展,且参加活动人员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和学校教职员工,活动项目一般为武术、棋类、乒乓球等。
12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统计表
13
知识出处: 黎川县志 | 类型: 统计表
14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统计表
15
知识出处: 抚州市志:全5册 | 类型: 统计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