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工、居民下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4626
颗粒名称: 二、职工、居民下放
分类号: C97
页数: 1
页码: 694
摘要: 1961~1963年10月的国民经济调整中,采取“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的措施,下放国家职工及其家属608名,居民893户、2986人,减少城镇人口3415人。次年8月吃农业粮。1968年8月1日~1970年12月31日,广昌县革命委员会动员职工家属和城镇居民下放农村,先后下放工人47人、职工家属1239人、城镇居民1669人。同时接收安置省地工人4人、带工资下放人员的家属495人、城镇居民693人。他们不懂农业生产,相当部分劳动力弱,生产生活均有困难,增加生产队负担。1979年之后,“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的职工家属随职工收回城镇,居民也陆续收回城镇就业。但有一小部分能自食其力的子女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关键词: 广昌县 劳动人事 下放 职工 居民

内容

1961~1963年10月的国民经济调整中,采取“精减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的措施,下放国家职工及其家属608名,居民893户、2986人,减少城镇人口3415人。次年8月吃农业粮。
  1968年8月1日~1970年12月31日,广昌县革命委员会动员职工家属和城镇居民下放农村,先后下放工人47人、职工家属1239人、城镇居民1669人。同时接收安置省地工人4人、带工资下放人员的家属495人、城镇居民693人。他们不懂农业生产,相当部分劳动力弱,生产生活均有困难,增加生产队负担。
  1973年,精减职工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全县共精减职工225人,其中:1972年超计划自行招收70人;1970年参加县办企业、事业单位工作、家住农村职工82人;1968年以来未经省正式批准,由集体转为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52人;其他方面21人。
  1979年之后,“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的职工家属随职工收回城镇,居民也陆续收回城镇就业。但有一小部分能自食其力的子女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知识出处

广昌县志

《广昌县志》

出版者:江西省广昌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出版地:1994.12

广昌位赣东边陲,盱河上游,居阂粤赣交通要冲。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三大特产(白莲、晒烟、泽泻)蜚声中外;文物古迹颇丰,风景名胜众多;代有人杰,名人志士迭起。于公元1138年建县。修志之举,源远流长,历代修志12次,始于元至大二年(1308),终于清同治六年(1868)。民国曾修续志,但因战乱未果。历代志书,散失殆尽,现存康熙二十二年(1683)版本(孤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和清同治六年版。《广昌县志》断修逾百年。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