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王志阳” 相关
共 10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4 | 类型: 正文
本文收录了2014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其中包括了柏家文:《朱熹理学思想述论》,《理论月刊》2014年第4期、曹建墩:《论朱子礼学对(五礼通考)的影响》,《江海学刊》2014年第5期等。
2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8) | 类型: 正文
本书以《仪礼经传通解》为基础,通过整合各类文献,遵循文本文献和历史文献相互参照的原则,研究了《仪礼经传通解》不同部分之间的异同点。
3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5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2015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包括毕劭莹《国学经典教学指导医学职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以<弟子规><朱子家训>为例》,《湖北函授大学学报》,蔡方鹿《朱熹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朱子文化》等情况。
4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19 | 类型: 正文
本文是2019年部分朱子学论文索引。
5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仪礼经传通解》由朱子发起,历经朱子、黄榦、杨复三代学者前赴后继才编撰完成的礼学作品。朱子编撰《仪礼经传通解》的内在动力源自下学上达的工夫,而学术根源则是远承二程切问近思的治学方法,直接触发的原因则是宋代忽略礼学的学术偏差。正是三种因素促成...
6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主张中,“下学上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7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朱熹治学思想中的“下学上达”理念,以及如何通过“切问近思”的治学方法实现这一理念。朱熹认为“下学”应以“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为基础,尤其强调“切问近思”的重要性。在朱熹的学术体系中,“小学”阶段应教授礼仪等具体事物,而“大学”...
8
知识出处: 朱子学刊·第二十九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探讨了朱熹在编撰《通解》时所面临的学术思想与历史环境问题。朱熹在讲学中强调《仪礼》的重要性,并对王安石废除《仪礼》的科举制度提出批评。然而,历史事实表明,司马光执政时期《仪礼》仍未受到重视。尽管朱熹极力主张礼学的重要性,但南宋时期重视义...
9
知识出处: 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十年录 | 类型: 正文
本文以《朱熹错判铁环树》为例,探讨了漳州民间传说中朱子形象的文化内涵。文章首先介绍了朱子在漳州民间传说中的形象,然后分析了《朱熹错判铁环树》所呈现的朱子形象及其文化意味,最后探讨了朱子形象在漳州文化中的形成原因。本文认为,《朱熹错判铁环树》...
10
知识出处: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子编撰《仪礼经传通解》的目的和意义被重新审视,纠正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分析了其所处的学术环境。王安石废罢《仪礼》是顺从重视《周礼》《礼记》的学术思潮,而朱子批评此举有其深刻目的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