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沂水县” 相关
共 649 条 9 / 44
121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九宫道”在沂水县被称作为“大佛道”,也叫“三番子”,其公开名称是''未来和平宗教会”。该道是安丘县毕家庄的毕宗远从东北引进,于1935年传入沂水县,最早加入这个道的是沂水县圈里乡獐子峪村的李洪余,而后又传给了堂兄李洪吉,自李洪吉得这一道后...
122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补习学校,于1936年底西安事变后创建。当时,我和沂水县教育界泰斗王兼三老师,以及沂水在外地执教寒假归来的友好,共同酝酿,决定校址在城东岭玉皇阁、文昌阁,招收应届高小毕业生,为之补习功课,以便报考中等学校。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抗击侵略教...
123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小诸葛育英学校,是私人创建的高初两等小学校。时间是清末光绪、宣统交替年代(1909)。校址在沂水县城西北四十华里的下小诸葛庄(现已成为跋山水库水域)。创建人校董是下小诸葛庄开明士绅袁秋溪先生。创建校长是先严靳质斋公。
124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我的爷爷靳星五,在沂水县大多数年轻人的心目中,可能是个陌生人。其实,县里的老领导大都知道,他是一位早期走出大山投身革命,经历过漫长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老党员。战争年代他追随组织转战八百里沂蒙达11年,建国后一直在省里工作,是一位为...
125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元年,小学学制为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初小课程有修身、国文、算术、体操、唱歌、图画、手工等科,四年级始添四书《论语》。高小课程为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英语、体操、唱歌、图画、手工等科,四书添《孟子》。也是春季始业。各科教科书全用文...
126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前,沂水县有三处书院,即闵仲书院(在韩旺东北闵仲山上,为沂水八景之一)、东皋书院(在县城东岭,现东皋公园中部)、沂兰书院(现沂源县织女洞以南)。这些书院为官办,有固定资产, 如学田、生息资金、庙田等。
127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立职业学校(即乙种蚕业学校)在 1925年阴历十月间,因土匪刘天增部进驻学校以 南的南庄,学校停办,学生解散回家。
128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旧社会有些农村在春秋祭祀社神酬神祈福时演戏称为“社戏",鲁迅先生就写有《社戏》一文。但在沂水不称“社戏”,一般就叫演戏或唱戏。
12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清代,沂水县衙设“户房",主理户口,同时办理丁赋之征和各项支出。并规定凡田赋、丁银一律到县衙户房直接交纳。道光年间,县废户房改设六柜,由六柜分管全县126社的钱粮之征。至清末, 县衙设税课局,负责各乡社市集称、斗、牙行各捐之征收。
130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沂水县的大地主有沂水城的刘南宅(地主官僚)、北关街的肖建德家、田庄的牛允熙家(人称牛八爷)、武家洼的武克潜、武小峰、杨家城子的杨培莲、刘家店子的刘楣荪等。
131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为山区小县,自隋朝大业年间建县以来,经济以农业为主,商业只有小摊小贩,互通有无。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才有章邱孟姓,来城开广盛号;博兴穆家开聚丰号;邹平耿家开时利和号。以后外来经商逐渐增多,进入民国后,本地有些户也开始经商,商业逐渐发达。
132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杨世昌,沂水城阳西街人,是清末民初沂水城有名的厨师。
133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抗日战争前,沂水城北门(在现中心医院南、卧龙旅社楼以东、电影公司大门以西处)外,即现在的沂水中心医院一带,是一片青杨树林子,往北道到小沂河(从前叫教场河),南北大道贯穿树林中。树林的西北角(即现在的中心院西北角处)是自清朝至北伐前,县衙处决...
134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八景,即:东皋晚照、岜山耸翠、沂水拖蓝、闵仲书院、织女仙洞、望仙石桥、龙池侵月、穆陵停雪。
135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正文
沂山位于沂水县和临胸县交界处,乃沭、弥、汶三河之源地,是沂蒙山主脉之一,西临石河与鲁山相接,南濒沂水与蒙山相峙。其主峰有二:一曰玉皇顶,海拔1032米,在沂水县界北2公里处的临朐县境内;一曰太薄顶,海拔916.1米,在沂水县境内。两主峰周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