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山位于沂水县和临胸县交界处,乃沭、弥、汶三河之源地,是沂蒙山主脉之一,西临石河与鲁山相接,南濒沂水与蒙山相峙。其主峰有二:一曰玉皇顶,海拔1032米,在沂水县界北2公里处的临朐县境内;一曰太薄顶,海拔916.1米,在沂水县境内。两主峰周围,屹立着29座姿态各异的奇峰。山体多为震旦系片麻岩、寒武系石灰岩、页岩构成,少数由第三系玄武岩、砥岩、粘土岩和白垩系砂岩、凝灰质砂砾岩及安山玄武岩构成。层峦叠嶂,气势雄伟,岩岫深瞑,林壑草绵,逶迤百余里, 自然风景秀丽。
其名最早见于《周礼▪职方氏》,旧称“东泰山”。清嘉靖年间编写的《青州府志》中记述,沂山“虞夏有望秩之典,至周有沉埋之祭,秦加车乘骝驹”,足见早在远古,沂山已为先民所重视。据《汉志》记载,济南人公玉带“请武帝封之东泰山”,汉武帝曾立祠于沂山祭祀。隋开皇十五年诏祠名山大川,以沂山为东镇。所以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之称。其后,历代王朝都曾对沂山设封致祭。唐朝加封为东镇沂山王。因而沂山设关、树碑、建庙、立祠的事颇多,幢盖纵横于山间。每逢水旱灾害,常有钦差大臣到沂山祈祷,文人墨客也多来此游览,留下了不少赞美沂山佳绝风景的诗句题咏。晋人左思在他名噪一时的《齐都赋》中,赞美沂山“神岳造天,帷此山可以当之”。北宋李邦直游沂山后,曾写诗寄苏轼云:“南山高峻层,北山亦崷崪。坐看两山云出没,云行如驱归若呼,始觉山中有灵物……"。元代刘瓒在题咏沂山诗中道:“天香捧出九重宫,驿骑奔腾迅若风,万叠奇山供眼底,一方雄镇位齐东……。”
沂山万松凝碧,千流竞出,峰秀岩悄,古迹遍布,景观名胜,当推东镇古庙、玉皇极顶、双崮天阙、法云古寺、百丈瀑布、齐长城遗址、森林公园等为最。
东镇古庙
从临朐县大关乡西南行3公里,有一清溪环抱的处所,松、槐、柏、桧、银杏等古木参天,龙蟠虬结,这便是东镇庙旧址。东镇庙建于北宋初年,位于沂山东麓,规模宏大,是祭祀东镇沂山王的所在。元、明、清各朝沿袭祭之,每祭必碑,另有文人诗词题咏刻石,至清末计有大小碑碣360余幢,形成宏伟壮观的碑林。如今,殿宇已圮,但碑林尚存。其中有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御碑,宋仁宗赵祯景祐御碑,元二世铁木耳大德二年诏封沂山为东安王的蒙汉文御碑,明洪武三年朱元璋诏封“沂山之神”御碑,清康熙手书“灵气所钟”御碑,乾隆亲笔“大东陪岳”御碑,以及明永乐四年征伐安南黎苍父子犯边的祭告碑,明成化年间户部尚书相鼎的祀碑,户部尚书翁世资撰文的重修东镇庙寝碑,明弘治进士陈风梧赞咏沂山的手书行草诗刻,明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观沂山瀑布草收诗刻等。其撰文书丹尽出名人之手,楷草隶篆各体,具显名家墨功,字迹苍劲隽秀,刚柔有致。碑文记述历代封建王朝致祭东镇的香火盛事,也展示了当时政洽、军事和灾异,对考察历史,探讨文学,研究书法镌刻,极有价值。
东镇庙所在之处,据说是“宋太祖微时斗韩通”的地方。传说宋赵匡胤统一中国时,北方某一少数民族勇将韩通驻守穆陵关,赵北伐至穆陵,与韩战于穆陵关,韩骁勇善战,赵力不能敌,便逃到这儿的山沟,晚上梦见一山神告曰:“明日出战,必胜。”他得到沂山山神相助,果真,第二天,赵率三军直捣韩营,将韩通打于马下。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为感谢神恩,敕令在穆陵关西北建一庙宇,号曰东镇庙,并率文武大臣前来祭奠,亲手在此栽了数株柏、桧。如今,这里繁茂蔽日的古柏老桧,被人们称为龙柏御桧。韩通城遗址相传为当年韩通驻军处——穆陵关南侧高台。
玉皇极顶
沂山主峰之一,因旧有玉皇庙而名。原山道崎岖,攀登不易,现已开拓出环山公路,驱车可直达峰巅。原玉皇庙遗址上建有电视转播塔,是峰上之峰,其东侧有巨石如帽探出,名曰探海石,是早晨观东海日出的地方。登峰遥望,万山如潮涌,水库似明镜,河流若飘带。若适夕阳返照,余辉相映,远眺诸峰,凝碧如黛,加之彩云相映,晚霞流飞,峰峦溪壑,道接天际,皆历历可指,谓之“沂山晚翠接云端”,系临朐县八景之一。天欲雨,则山巅聚云如盖,邑人谚云:“沂山戴笠,雨不一日”。相传,山巅有二冢,乃周穆王葬宫嫔处,沂山东侧之穆陵关即由此而得名。
双崮天阙
在沂山诸峰中,惟狮子崮、歪头崮最为险峻奇秀,人称“双崮”,东西对峙,自成天阙。各因其形而得名。狮子崮若卧狮待起,崮顶巨石壁立,峭拔嶙峋,北则绝崖深涧,白云翻滚,惊险莫测。歪头崮耸然突起,峭峰截斩云表。峰顶巨石探出于绝壁之外,三面悬崖,直如刀削,唯南侧有云梯般的小径盘旋而上,中途石壁上,有清人刻“人世蓬菜”四个如斗隶书大字。再其上,有一石门拱立,内有石庙一座。由此攀援而上,白云深处有“碧霞宫”,祀泰山老母处,崮顶有石穴,深不可测,名曰“天池”。池东有一巨石探出绝壁,亦可观日出景色。四周野榆山腊,黑檀丛草,荫翳蔽日,山风劲厉,云烟缥缈, 如入仙境。
法云古寺
玉皇顶东南,深谷幽静,东汉时曾建“法云寺”,故此地名古寺。当年殿宇崇丽,古木聚秀,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如今庙宇寺院已失,苍松翠柏中新建起青砖红瓦的楼阁亭台,为游客接待处。法云寺景致独奇者,一是古柏翠松,一是参孩泉。这里土肥水足,松柏茂盛挺拔。新树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古枝虬曲盘桓,千姿百态,难以名状。参孩泉,又名参孩洞,是沂山主泉,泉水甘冽,四季滔滔汩汩,清流碧水城蜒回旋于群峰中,飞澈于岩石间,流向百丈崖,乃汶水之源。
古寺以北,谷口险峭,两璧如门,层峦障日,怪石嵯峨,林木茂密,此地名曰黑风口。
百丈崖瀑布
从法云寺下行2公里,即到了被誉为江北第一大瀑布的百丈崖瀑布。其地西依绝巘,南北高崖如劈,崖高65米。从法云寺流出的泉水,汇集如注,流至此处,从高峻壁立的悬崖怒泻而下,如雷轰电击,声震峡谷。遥望白帘挂壁,若游龙飞虹,逼视如细雨濛濛水击石,银珠四溅。崖下有巨石如席,足可敷坐观瀑。峪间松柏凝寒,积雪至初夏方消,虽盛夏暑日,亦寒气凛然。前人故有“百丈瀑布六月寒”之谓。
悬崖中腰有仙客亭,明隐士雪蓑道人题,傅孟希撰联:''山静凝神气,泉高识道源”。日久年深,此亭连同石刻被水激坠毁崖下。崖北侧有吕祖洞,洞旁古松横出石隙,夭矫凌空。曰:“万年松”。对面镌“海岳”二字,方逾经丈,刻字年代久远,已无可考。历代游客至此,惊叹之余,多有题咏。明代刑部尚书乔字有“丹崖陡绝三百丈,宛如白龙身倒垂”的诗句,明礼部侍郎公鼐称“吴门练影千万丈,挈来倒挂齐都前”。明都御史陈风梧谓之“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沂山泉涌迭落成瀑布之大观,常引古今游客为之叹绝。
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是我省古代建筑工程之一,是在两千年以前,周代齐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而筑。《竹书纪年》载:“周显王18年齐筑防以为长城”。《齐记》云;“齐宣王乘山岭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齐长城位于山东中部。西起济水,历泰沂山脉东去,经平阴、泰安、历城、莱芜、章丘、博山、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胶南等县市至瑯琊台入东海滨,全长六百多公里。这一古代城墙建筑,是我国现存长城中最古老的长城之一,它与秦始皇时代修建的万里长城相比,还要早几百年。
齐长城经沂水县境内一段,遗迹尚存。西起临朐县沂山太薄顶,经我县的东于沟、马站、杨庄、富官庄、何家庄子5个乡镇东入安丘县境内。长达60多公里,城墙为沙土混合夯筑而成,基宽3至5米不等。保存较好的有4段:穆陵关东、西两段6公里,杨庄镇东西沟子至凤鸣峪一段4公里,垛庄至光光山一段2公里。上述几段城墙高低不等,最高处一段即穆陵关东段,高出地面2—3米。
穆陵关乃齐长城重要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是齐国的南大门。它位于沂水县城北50公里处的关顶村,北界临胸县。它建在沂山南麓的大岘
山上,西连书案岭,东临大岘山。穆陵关城楼为二层,建在两山之间,高大雄伟,关楼有瞭望台。历代均视为南北要塞、战略要地、军事重镇,派重兵把守。南北朝时期,宋刘裕北伐广固(南燕,今青州),登上穆陵关后已操胜券,喜形于色曰:“此天险也”,筑祭天五坛,坛址尚有遗存。唐、宋、辽、金、元各代皆设兵把守。据碑载,明嘉靖年间,犹设弓兵20人携眷40人驻关以资守护。清道光年间,捻军经此南下,遭僧格林沁所率清军=关阻击围歼。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南犯,在穆陵关屡遭我抗日军民重创。《续山东考古录》记载;“大约齐之边境,青州以南则守在大岘,济南以南守在泰山。"因此在大岘山建关守防,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
古老的穆陵关,民间还有着一段传说:当年齐宣王派一常姓将军率领民工修筑长城,常与民工约定,他所经之道路即为长城修筑路线。常家住在穆陵关北三里的草山亭村。当城墙修至穆陵关时,常顺便北去探家,此行未向民工说明,民工按他北去路线将城墙延修至草山亭村西岭。事为齐宣王知,便以私自探家误修长城罪名斩首。后楚军攻齐,攻下南边第一道长城后死伤残重,又为草山亭西岭的第二道长城所阻,楚将疑惧退兵,齐国赖以保全。齐王悔悟错杀常将军,下令为其昭雪,并建庙造像以作纪念。常将军像用生铁铸成,高1.4米,相貌伟然,若千年来,乡人常供奉香火。1957年常将军像被人为毁坏,但常将军庙遗址尚存。
穆陵关巍峨肃穆,齐长城婉蜒起伏,不仅为军事要塞,亦数百里内之一大景观,曾引得历代不少文人墨客题字赋诗:
常将军庙歌
(明)方正玭
雄关杀气凝长云,流泉呜咽寒斜曛。一方幕义有公道,高祠瞻拜常将军。
将军昔作五州牧,血战川原阵前没。
又闻筑城忤主将,尸立崇台耻雌伏。
碑铭雨蚀莓苔深,铁石矢抱平生心。
不负提携三尺剑,故应熔铸双南金。
昭宣迄金几千载,灵爽焕赫尚如在。
偶然伏莽肆蠢动,踏白军威宵砺乃。
君不见,
封疆呵护凭天人,太守夜梦须眉真。
维新庙貌辉丹漆,岁奉椒浆荐白苹。
穆陵关
(明)薛瑄
万山绝顶穆陵关,一上山楼五月寒。
烟树满川浮瞑色,晚风吹雨湿栏杆。
清明雨中过穆陵关
(明)王世贞
穆陵关头峰削悬,哀飓㶁㶁吹奔泉。
谁令冰雪渐成雨,岂为清明方禁烟。
桃花花欲红不肯放,柳条即青犹未眠。
南人过此泪双流,耐可吴江十月天。
自东来还蒙阴过穆陵
(明)公鼐
昔日齐侯履,南疆尽此封。
诸山沂作镇,五岳岱为宗。
霸国犹余业,重关识旧踪。
故园相去近,回首云海重。
沭水道中
(明)公鼐
沭水源从大岘西,穆陵天际控三齐。
傍岩烟火关城近,出谷云霞海气低。
双鬓征尘宵驻马,一灯乡思夜闻鸡。
游人但问东牟道,不觉春深岸草萋。
过穆陵关
(清)周亮工
大弁峰高雪意悬,几行冻柳映寒泉。
闲云自逐孤鸿去,衰草难留狡兔眠。
马首旌旗残岁月,溪边瓦砾旧风烟。
重裘不压岩关冷,却忆南来二月天。
穆陵怀古
(清)高淑曾
鹰扬盟带砺,賜履称东藩。
山河控十二,管钥唯南门。
霸气时间发,雄风千古存。
矫首望海色,泱莽连朝昏。
大岘自西来,嶻=树崇垣。
矗矗峰如削,沉沉云若屯。
巨壑蛟龙蛰,巉岩虎豹蹲。
曲栈戴危石,偪仄摧短辕。
一九封崄峨,万骑迫崩奔。
咄哉幕容氏,失险安足论。
明清时,杨光溥、高侗、祝植龄都曾赋过《穆陵停雪》诗,“穆陵停雪”被列入沂水八景之一。
穆陵关城楼在明、清两代曾增修,至清末逐渐倾颓,民国时期尚存高丈余,“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关口东西200米处各有一高台,其北缘与长城墙齐,南侧突出城墙200米,群众传称为“梳妆楼”、“韩通城”。从出土文物看,有从战国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高台当为穆陵关历代之附属建筑遗址。在关口东侧现尚存两通明、清石碑,一通为明代“增穆陵碑”,一通为清代“捐款修穆陵关楼碑”,关隘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现在益(都)新(沂)公路穿过穆陵关,古长城要塞已成康庄大道。关顶村设有停车站、饭店、旅馆等,往来车水马龙,旅客游人络绎不绝,昔日天堑,今成通衢。
为了做好齐长城穆陵关遗址的保护工作,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于1977年12月明令公布齐长城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确定将保护标志碑建在沂水县马站公社关顶村穆陵关遗址处,并拨款由沂水文物管理部门在穆陵关旧址关顶村益新公路东侧树立“齐长城遗址”保护标志碑。沂水县人民政府为保护古城、关遗址,弘扬民族文化,古为今用,在本县国土开发规划中提出;“修复穆陵关、楼围墙;修复穆陵关两侧各一段齐长城墙10公里;修复常将军庙、像;修复原韩通城、梳妆楼;建立穆陵关车站、旅馆、饭店、茶庄、照像馆等服务业。拟将穆陵关作为沂水县旅游景点之一。此项规划有的初见端倪,有的尚未实施。全县人民期望早日修复完成,设施齐备,迎接炎黄子孙、国际友人前来观光、游览。
沂山森林公园
沂水县沂山森林公园位于沂水南麓,与临朐县沂山林场接壤。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为9146亩,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境内400米以上的山头10多个,主要有:太薄顶一一坐落在公园北部,海拔916.1米,为县境内最高峰。以高、陡、奇、险而著称,山势雄伟挺拔,其巅三面悬崖峭壁,周围松青滴翠,远看似一把利剑直剌云端,堪称一大奇观。
雷暴顶在太薄顶东部,山体浑厚敦实,山顶有一岩石探头,形似鸭嘴兽。据说站在顶上可观测雷暴雨,故而得名。
鹰子顶在公园东北部,海拔780米,峰顶有一岩石俨然一雄鹰蹲伏,窥视周围一切。多有山鹰在此起飞盘旋。
三山垛子 -亦在公园东北部,三座山紧密相连,各垛口之间距离接近,顶部陡峭,下部坡缓, 如三位仙女翩翩起舞。
狼窝顶-在公园中部,峰顶岩石嶙峋险怪, 错落有致。其山腰有一天然石窟,过去常有狼等野兽出没,故谓之"狼窝洞”。
境内有沟谷数十条,主要有:
龙泉峪-在公园西南部,峪长约5公里,峪内终年水流不断,树木郁郁葱葱,两侧山石千姿百态。石间有大小瀑布30多处,在阳光照耀下,白练跳珠,奇光异彩,是旅游避暑的理想去处。
石匣子沟一一在公园东北部。因沟南侧有一石洞似匣而得名。沟深谷幽,林木茂密,亦有数条瀑布飞流直下,沟底终年清水潺潺。
石槽峪一在公园西部,峪内有一巨石似石槽而得名。峪长约8公里,是沭河的发源地。两侧山峰景点多处,有石老人、石猴、大小垛、石头、石槽、三角汪、北斗等。
境内还有洞穴多处,除“狼窝洞”外,还有:西房屋子-在公园西北部,太薄顶西部,有一天然石棚,可容百余人,终年泉水叮咚。冬天可形成冰结钟乳景观,如琼林玉雕。
老猫洞一一在公园西部,洞口呈拱形西向,洞深不可测,据说过去曾有野猫、狐狸等野兽出没, 故名。
公园内木本植物主要有刺槐、松类、平柳、楸、白杨、水杉、桲椤、柞树等木材树种,有苹果、柿子、软枣、板栗、核桃、大枣、桃、杏、银杏等各类干鲜果树木。草本植物主要有黄被草、狗尾草、白羊草、结缕草、百里香和金针菜等。植物性药材144科,700余种。主要有桔梗、黄芩、丹参、柴胡、防风、远志、紫草、酸枣仁等。动物药70科,104种。矿物药11种,野生花卉达47科,130余种。常见的木本花卉有映山红、照山白、绣线菊、锦带花、连翘、天目琼花、毛樱桃、华茶蔗、海州常山、紫珠等; 草本花卉更是名目繁多,如山丹、卷丹、铃兰、玉竹、千屈菜、马先蒿、丹参、野菊、白头翁、桔梗、南沙参、石竹、盘龙参、四叶参等。自早春始至初冬,各种鲜花相继怒放,开遍山野.,万紫千红,争丽斗艳。菌类有松莪、松伞、草菇、灰色菇(灰马勃)、木灵芝、草灵芝等。兽类有狼、獾、狐狸、兔子等。禽类有鹰、喜鹊、红嘴乌鸦、猫头鹰、鸦雀(鸦篮子)等。另外还有蛇类、蝎子、土圆(土鳖子)等爬行类动物。
(王祚厚、孔繁学、马玺伦、段维德、吴方、王均贵供稿,庞于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