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武清县” 相关
共 2669 条 9 / 178
12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关于马庄、燕王湖的传说。
12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大良塔、大碱厂药王庙的传说。
12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卷记述武清县农业发展情况,在古代至今,境内居民从刀耕火种开始农耕,发展至放牧和畜禽养殖。历史上盛产鱼、盐、枣、栗等物,现已成为农业大县,以夏粮、棉花、植树造林、农技推广等方面发展先进。在解放后,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责任制,引进新品种和...
12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武清县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生产责任制、生产服务体系、国营农业等。
12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内容描述了土地改革前的土地占有状况、土地制度和剥削方式,以及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在土地改革前,土地被官府、贵族和富人占有,农民无地或少地。土地制度包括买卖、典当、租赁和抵押等,其中农民多受到经济压迫而将土地典当或租赁给地主、富农。...
12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武清县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具体情况。
12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章描述了中国农村在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道路。从1954年起,农村开始尝试简单的包工计件等责任制,但在合作化运动期间还未完善提高。
12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武清地区农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解放前,农事活动由县令通令督办,解放后,县、乡两级设立了多种场、站等技术服务部门,并由金融、粮、商等部门负责信贷和物资流通。近年来,武清地区建立了多种服务组织,包括种植业的“几统一”服务、多种经营的专...
12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记述武清县国营农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武清农场、萧刘杜农场。
13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武清县种植业的情况,其中包括耕地、作物、农技农艺、农业机械。
13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文介绍了县内的土地和土壤情况。土地方面,清乾隆七年时,全县土地共约45万亩,加上外飞地也仅51万亩,而1939年全县耕地约200万亩,解放后的1949年全县耕地189.75万亩,到1955年耕地增至190.37万亩。后因水利、交通和基本...
13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武清县内的各种农作物品种,包括冬小麦、春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大豆、红小豆、绿小豆、杂豆、甘薯、马铃薯、棉花、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麻类、药材等。每个品种都有其种植历史和引进情况。
13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中国农业的历史和现状,重点介绍了土壤耕作、种植形式、施肥浇水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农业产量提高了,农民富裕了,市场供应也得到了调节。
13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武清县农业生产中历来沿用人畜力传统农具操作为主,主要有犁、耙、盖、耧、耠、铁瓦、砘、磙、锄、镐、镰、锨、三齿、大叉、碌碡、禾叉、木叉、扫帚、簸箕、粪箕、提斗、筛、薅刀、瓜铲、移刀、钉耙、挠钩、划拉子等。解放后生产工具更新较快,逐步走...
13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记述武清县林业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树种、育苗、造林、艺果、植保、林政。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