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武清县” 相关
共 2669 条 17 / 178
24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杨村镇的供水发展历程。1957年打了6眼井,1961年打了1眼简易机井,1971年打了1眼300米深井,1976年打了1眼400米深井,1981年打了1眼595米深井,1984年改为机械强压供水,并河东、河西并网运行,1987年打...
24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镇内铺设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的情况,包括不同年份建设的排水站和扬水站,以及1990年建设的新的排水站。文中提到城区沥水排放情况以及汛期排水不畅的问题。
24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电灯照明在1955年开始普及全镇,1976年和1990年分别安装了高压汞灯和高压钠路灯。
24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武清县城市容卫生由杨村镇政府负责管理,1982年清洁队改名为卫生管理站,1990年有职工70人、清洁车5辆,日清垃圾36吨,镇内设公共厕所66座、垃圾池252个。
24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后至1990年,杨村镇绿化了9条街道,栽种了各种树木和花卉。1982年建成了运河公园,种植了各种植物,建成了各种设施。1986年至1989年建成了雍园,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和植物。
24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武清县乡镇建设的具体情况,内容主要介绍了村落、房屋、乡村公路、乡村饮水等。
24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后的村庄布局和建设情况,特别是1976年地震后村庄的恢复和重建情况。还介绍了大范口村的新村建设试点,包括整体规划、个体投资、集体资助等方面。最后,提到了村庄周围的环境改善,如花圃、果园、鱼池等。
24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和解放后农村房屋建筑的发展情况,特别是1960年、70年代和1980年后的房屋结构变化。还提到了1985年至1990年期间,县内共建农房32674户,建筑面积达2119082平方米,其中楼房395户,建筑面积54398平方米...
24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武清县内乡村公路的发展历程,包括原为土路的情况、沥青路面的修筑时间和长度,以及实现村村有沥青油路相通的结果。
25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期境内村庄的饮水情况,以及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机井供水、自来水入户建设等改善村民饮水情况的历程。还提到了境内地下水含氟量的问题,以及进行除氟改水建设的进展情况。
25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武清县城乡建设建筑业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建筑队伍、设计施工、建筑设备、建筑材料、主要建筑等。
25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前境内建筑业的情况,以及解放后建筑社和建筑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同时,还介绍了乡村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包括成立建筑队、从业人员数量、技术装备率和总收入等方面。
25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84年8月建立了县建筑设计室,设计人员6人,负责县内一般中、小型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1989年12月与天津建筑设计院联合建立武清县建筑设计所,设计人员增至11人,能承接中、小型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及其他建筑物设计。为保证建...
25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76年以前建筑施工靠人力,使用简单的工具,搅拌混凝土用人工炒盘,机械靠租赁解决。1976年后,施工广泛采用机械化,使用打夯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磨石机、汽吊等施工机械,脚手架由竹木杆绑扎改为铁管紧固件搭接,安全施工得到保证...
25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期,境内以土木结构房屋为主,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住房结构不断变化,建材品种增多,砖瓦、水泥自给有余,砂石料来自蓟县,白灰来自房山、三河,木材来自东北地区,塑料壁纸、地板革、瓷砖、各种颜色的建筑涂料及其他材料采购于全国各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