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图书馆
南平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南平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410条
基础文献
3条
析出资源
327条
图表
33条
人物
11条
机构
2条
作品
3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朱子学与地域文化研究
浦城县志
楊時文化研究续集
朱子与朱门后学丛论
朱子学说与闽学发展
朱子学年鉴-2011...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
李侗文化研究(第一辑...
楊時文化研究
朱子学年鉴.2014
朱子学年鉴.2016
李侗文化研究(第二辑...
山水襟怀——走近朱子
黄榦:朱子学第一传人
《诸儒鸣道集》研究
朱子在南平:文化遗存...
杨时与朱熹渊源录
莒口镇志
朱子学年鉴(2018...
朱子文化大典 上册
朱子学通论
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
罗从彦故里行实录
游酢新论 续编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近思录
全球化时代与朱子学研...
朱子与南剑州建州
踏雪履痕
朱熹:孔子之后第一儒
大教育教朱熹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朱子学年鉴.2021
检索条件
与 “杨时” 相关
共 410 条
20
/
28
286
第三节 天的祛魅与目的论的消解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哲学的结构与义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哲学中的“天”概念被理解为气的自生、自化,从而消解了其作为具有创生权能的超验存在者的含义。这一转化也内在地关联着对目的论的消解。在朱熹看来,性的实在性及其根源应从气中寻找,因为气内在地具有健顺五常之理,从而人、物之生各得其所赋...
287
一《诸儒鸣道集》简介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诸儒鸣道集》的版本和学术价值,并对比了其中所收录的周敦颐的《濂溪通书》与朱熹所编订的“南康本”《太极通书》的异同。通过对比发现,《鸣道本》是最早的版本,且在内容上与“南康本”有所不同。此外,《鸣道本》中未收录《太极图》,而“南康...
288
杨时
的《龟山语录》四卷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鸣道本《龟山语录》是四卷本,早于五卷本流传,更接近原稿,与吴本有少量异同。
289
结语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二程是道学与理学的重要建立者,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们的天理说、识仁说、定性说和格致说成为道学与理学话语的主导。
290
第八章 谢良佐与
杨时
对道学话语的构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
291
一 谢良佐的高远之学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对谢良佐的思想既有批评也有肯定,谢良佐的仁说以生意和知觉为核心,但其以知觉论仁的观点可能对后世学风产生负面影响。
292
二
杨时
之学趋于简易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诸儒鸣道集》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
杨时
是二程的弟子,晚年对佛学产生浓厚兴趣。朱熹对
杨时
思想的评价较为复杂,既肯定其仁说等观点,又批评其与佛学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
杨时
思想的研究,探讨其与二程思想的关系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93
杨时
理学思想的构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年鉴.2021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
杨时
是程门高弟,传承洛学并排斥新学,建立了自己的理学体系。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着重阐释其学术渊源、理本论构建、心性论、功夫论及圣贤期许。
294
(五)稽考旧注,触类旁通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清初福建朱子学研究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朱熹主张结合先儒传注与其他典籍,注解经典,治经上取长补短。他重视先儒的注经方法,善于引用其他文献,批判性地吸收各家观点,并通过比较穷究异同,最终达到准确理解经典本义的目的。
295
二、朱熹对前贤“克己”诠释的博采集评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诠释“克己”这一概念时,继承了扬雄、王肃、刘炫、程颐等前人的诠释成果。他系统化和普遍化了“胜己之私”的诠释,将内在意念和外在形躯的修养工夫结合起来,以突出“克己”诠释的内在意涵。在《论孟精义》中,朱熹广泛采集了程颢、程颐、范...
296
一、对宋儒“复礼”诠释的采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论语精义》中引用了程颢、程颐、范祖禹、吕大临、谢良佐、游酢、
杨时
、尹焞等宋人的“复礼”诠释,涉及礼与理、去私欲与复天理、克己与复礼、礼、心正与复天理等关系。
297
二、对宋儒“复礼”诠释的评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对程颢“复礼”诠释的评价与议论主要是认为程颢所言“积习尽有功,礼在何处”和“视听言动一于礼之谓仁,仁之与礼非有异”这两处诠释难以理解且似有可疑之处。然而,朱熹通过阐发程颢思想的本意和正确理解程颢诠释的含义,使这两处诠释变得通畅...
298
一、朱熹对宋儒“为仁”诠释的采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朱熹在《论语精义》中引用了多个宋明理学家的观点,以解释“克己复礼为仁”这一儒家核心概念。这些观点涉及仁与礼、己的关系以及克己复礼的方法等,反映了宋明时期对“为仁”的理解和工夫实践的主要思想。其中,克己复礼就是事事皆仁,天下归仁;为...
299
二、朱熹对宋儒“为仁”诠释的评论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熹“克己复礼为仁”诠释研究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探讨了朱熹对《论语精义》中宋儒“为仁”诠释的评价。朱熹赞同程颐“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认为仁与礼不是同一物,复于礼,则仁心自存;对于程颐“凡人须是克尽己私,只有礼时,方始是仁处”,朱熹认为此说与伊川之意相契,但删除了赘词。对于范祖...
300
三 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朱子学通论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1987年12月,厦门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探讨了朱熹哲学、经学、伦理学等性质、价值、意义及发展。会议特点之一是重视地方文献的发掘。会上提供了大量论文和专著,促进了国内外朱子学的研究和发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