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009条
析出资源
330条
图表
180条
事件
367条
专题
101条
作品
30条

检索条件

与 “李七庄乡” 相关
共 1009 条 17 / 68
241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的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土地质量差,常常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农民主要从事打鱼摸虾、打短工等职业,生活困难,粮食亩产低。在解放后,农民逐渐组织起来,进行生产自救,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逐渐改善。后...
242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9年之前,职工主要以实物形式收取工资,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小米。职工没有自己的住房,单身职工居住在工作单位,结婚后租住农民的房屋。随后,逐步实行了货币工资制,并按个人资历评定工资级别。医疗费用全部报销,部分家属医疗费用报销50...
243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记述了李七庄乡文化概况包括机构、团体、文化活动、民间文学、文物遗址情况。
244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文化机构、文艺团体、文化站、广播站、图书站、青年之家、吹歌会、高跷会、秧歌腰鼓等情况。
245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在不同时期建立了多个文化设施和组织,包括文化站、广播站、图书站、青年之家、老年活动室以及档案室。1975年成立的文化站下辖电影放映队、文艺宣传队和图书站。广播站建立于1959年,图书站建立于1974年,大部分村庄都设有图书...
246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有吹歌会、高跷会、秧歌腰鼓、剧团和文艺宣传队等多种民间文化表演团体和组织形式。吹歌会起源于清朝,为老年人的自发组织形式,逐渐发展为包括宗教音乐在内的表演形式。高跷会在130多年前非常盛行,但因发生争执而解散。秧歌腰鼓队和剧...
247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文化活动包括广播、影视、图书、美术情况。
248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的线路设施主要包括公社广播站、电话会议机、广播线路、喇叭和摄像设备等。广播设施在1959年开始建立,逐渐发展,包括购置扩大器、喇叭、电话会议机等设备,以提供广播节目和通信功能。广播节目内容包括转播节目和自办节目,涵盖新闻、...
249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在电影方面于1955年成立了区电影队,后来在1975年成立了公社电影放映队,并购置了放映设备进行巡回放映。1980年,纪庄子的礼堂改建为电影院,容纳800人,但由于效益不佳于1982年停映。电视方面,境内于1965年出现了...
250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在1974年建立了区图书馆流动服务,将图书送到各大队(村)进行借阅。在1975年成立了公社图书站,拨款购买新书和刊物,并建立了藏书室和阅览室。图书站还开展了图书代购代销业务,以解决基层购书难题。1982年开始开展多种形式的...
251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在农民画方面的发展。1978年邓店团支部举办国画班,之后举办了国庆画展,影响深远。1981年成立了“天艺画社”,创作了大量作品并行销至各地。1986年,郑壬和先生离开乡村,但对当地的文化氛围和绘画骨干的培养有着重要贡献。在...
252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文化民间文学包括义务教歌、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情况。
253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36年暑期,天津的北洋大学、南开大学和汇文中学的进步学生在“一二·九”运动的推动下,在王兰庄开展了义务教育活动。他们利用教唱歌曲来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深受农民欢迎。其中,有一些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254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内流传着一些民歌、民谣和童谣。民歌方面,乡内的民歌主要是儿歌,代表作有《找朋友》、《一分钱》和《丢手绢》等。1958年,乡内进行了扫盲运动,农民创作了歌颂共产党的民歌。民谣方面,清光绪二十六年前后,流传着关于义和团的歌谣。...
255
知识出处: 李七庄乡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七庄乡地名传说和传说故事。杨楼村原名"养家楼",因读音之误后改名为杨楼村。辛院村最初由外逃居民重新定居,因为"寺"与"院"意同,所以被称为辛院。边村因一道人在此定居而得名。赵金庄村又称"赵家坝",因赵氏和金氏定居而得名。高庄子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