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朝鲜” 相关
共 67 条 2 / 5
16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25日,马道与朝鲜大官赵甯夏金宏集等来到津与鸿章会面。26日,鸿章与赵甯夏等进行面谈,呈交了朝鲜王咨文两件,一件是感谢中国调兵援助,一件是请求释放大院君李昰应。赵甯夏称此次太公秉政非出自国王之意,主张释放李昰应。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
17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根据德国巴使的公函询问朝鲜新约是否有变动,赵甯夏等回复称新约没有变动,并提到已经与其他国家就此事订约解除疑虑。马道收到通知后传达给赵甯夏等,指示他们处理此事。赵甯夏称现在奉国王的派遣作为全权大官,原本担心尚未与其他国家订约,在中国...
18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涉及通商章程的几个款项存在一些与各国不同的地方。对于罪犯审断的法律以及商务委员与地方官的审断权,建议采用与其他国家相同的标准以展示公正。对于黄海道和登莱海滨渔船往来的问题,可以考虑开禁以获得利益,而不是禁止并造成麻烦。对于汉城开设...
19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李鸿章认为不必向朝鲜派遣兵轮,应先派遣熟谙交涉的人员预先筹划并极力主持。巴使前往朝鲜似有认朝鲜为独立自主之国的迹象,担心其效仿日本故智,朝鲜是中华属邦,断不可与其诡谋。
20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英国巴使与朝鲜议订新约,约稿共十三款、续通商章程三款、税则一本,与上年原约略有增损,但皆系通商税则等事,朝鮮可自专政,与中国无甚关系。巴使称英德一律,美约也将照此续改。各国外商很少到访朝鮮可能是因为地瘠货少、税章过严,该国君臣或有...
21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英国巴使与朝鲜议订新约,已于十月廿六日完成,通商税则也有少许更改。巴使称税则改为了值百抽五,其上为值百抽七零五,再其上为值百抽十,再其上为值百抽二十。巴使不愿意展示约本,但同意另抄一份供查看。巴使认为英占便宜,但与中堂威大人均是二...
22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朝鲜与英德两国商议新约的事宜。文章指出,去年美国议约时已经商定在约稿内声明中国属邦,但是朝鲜与英德两国的新约中并未明确声明。上海邵道对此表示疑虑,认为应该更正并明确载明中国属邦。文章还提到,去年美国总兵萧孚尔在天津与中方会...
23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是关于朝鲜局势的报告。袁世凯密禀称朝鲜君臣想要趁中法有事引强邻自卫,以称雄自主。由于日本人的煽惑,朝鲜局势日益恶化,必须留营镇抚以防止狡谋。编修朱一新建议将庆营撤回内地,但鸿章不敢立即调回,因为还有一定的牵制。此外,法兵早日解散可以消除...
24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是关于朝鲜局势的报告。朝鲜君臣受到日本人的操纵,执迷不悟,想脱离中国并引强邻自卫,以称雄自主。举国之有权的势者都持这种意见,只有金允植、尹泰骏、闵泳翌等人的意见稍有分歧。作者担忧朝鲜君臣沉溺于嬉游和任性,受人愚弄,不设法规避外部的干扰和...
25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朝鲜的动乱原因和李昰应的处理情况。李昰应是朝鲜的官员,他曾经在朝鲜国内拥有很高的权力和影响力,但在八年六月的事件后,他被解回并安置。现在朝鲜发生动乱,人们希望李昰应能回国收拾人心。文章提到袁世凯在朝的经验和对情况的熟...
26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这段文字是关于清卿遵照谕旨处理朝鲜事务的报告。文中提到已将谕旨内容摘录并通过驿站和电报两种方式传递给清卿。同时,日本方面表示护卫中国的意愿,但未提出增加兵力要求,与领事原敬面约相符。建议在金州庆营或昌黎吴部内酌情抽调兵力以备不时之需。此外,...
27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日本派全权大臣伊藤博文来华进行谈判,具体议程未明。徐孙麒收到日本领事原敬的来访,称伊藤博文已在来华途中,预计在二十天后到达天津并前往北京进行谈判。徐孙麒提到他收到了孙麒去年12月15日的来信,建议在朝鲜练兵足够自卫后,再行撤兵作为...
28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拒绝在天津会商,以赴京呈递国书为借口。传闻伊藤博文有五款要求,包括索赔、撤朝防军、结案、新开口岸和重订商约。虽然不完全准确,但在法人战争期间,日本的要求变得更加强烈。徐孙麒的信称该国文武官员赴鄕会讨论十天才决定...
29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日本国皇帝宣告,去年12月朝鲜汉城发生的事件涉及日本和清朝两国。他委派信任的贤能大臣伊藤博文前往清朝国皇帝处,办理全权事宜,并与清朝全权大臣商议处理先前的事件,达成善后协议。所订定的协议与他亲临处理无异,无需批准。此文件于神武天皇...
30
知识出处: 李文忠公函稿 | 类型: 正文卷目
本文记述了伊藤复本等再次来会商,虽然态度平和,但言辞更加激烈地辩解。讨论到日本商民在朝鲜被中国军队伤害一节时,李鸿章表示日本人的口供不足为凭,吴、续两位使臣在朝鲜停留一个多月并没有发现踪迹,难以立即议赔。伊藤大使似乎非常失望,约好二十五日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