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平潭” 相关
共 2321 条 117 / 155
174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34年(1945年)春,平潭县公立图书馆更名为民众教育馆,馆长由县督学兼任,配管理员和勤杂工各1名。
174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58年,潭东公社率先成立“东海文化站”,设有图书阅览、游艺活动等项目:因无固定经费,不到两年即关闭。
174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50年代初,为配合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和生产抗旱等运动,全县先后办起渔农民俱乐部84个。多数俱乐部内设土广播组、幻灯放映队、黑板墙报组、小型图书室和夜校识字班,有的俱乐部还办起业余剧团或文艺队。
174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富有乡土气息的民歌民谣、故事传说、9言谚语,世代流传,相承不息。1988年3月,平潭县成立民间文学三集成工作领导小组和民间文学三集成编纂委员会,开始搜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民间谚...
174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自宋代始,由于外来人口的不断迁入,促使外地的文化艺术与岛内文化艺术相互交溶,从而产生种类繁多、表演独特的民间传统文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传统文艺节目得到保留与推广。
174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时期,由于民众生活困苦,有组织的业余文艺活动不多。民间传统文艺活动及戏剧、曲艺等演出,多出现于重大节庆期间。民国29年(1940年),平潭县“五四青年会”组织排演闽剧(咱们俩共同杀敌去》、(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号召群众抗日...
174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79年7月,县文化局颁发《关于加强民间艺人管理的通知》,县文化馆将县内评话员与很唱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平潭县评话促唱协会,引导艺人为广大工农兵服务。
174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地方戏曲包括闽剧、词明戏、评话。
174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13年(1924年),中楼乡中广自然村翁弟仔、大坪村林发弟与福清县杨阿辉合股创办“乐天仙”闽剧戏班,在平潭、福清、永泰等地演出。
175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明末清初,浙江省余姚县词明戏艺人林氏兄弟流落平潭,在苍霞垄村(今属敖东乡)安家落户后,开始演出木偶词明戏以谋生,并衣钵相承,久演不辍。至清乾隆年间,平潭木偶词明戏十分盛行,艺人林阿六,演技高超,名噪福清、长乐一带。在闽剧尚未传人平...
175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时,平潭评话艺人不多,进岛说唱多是福州、福清等地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文化馆组织评话艺人,走乡串村,巡回说唱。1950年秋,县召开第一次业余文艺工作者代表会,评话艺人被邀请参加。1953年9月,第一区评话艺人为配合土改...
175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文艺创作包括诗文、剧本、话本、音乐、舞蹈、书画、摄影、贝雕。
175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明代以来,平潭文人辈出。民国版(平潭县志》为施万春等14位著名文人立传。明代学者林域曾授繁昌知县,著有《论史鸿文》、(桃洋漫稿》二书。至清代,诗文创作曾兴盛一时,施万春、施天章、陈文策、林琪树、任杰、任可大等名士,所作诗赋、论记、...
175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35年秋,爱国青年进步组织“星期会会”,将鲁迅名著《阿Q正传)改编为话剧在县城上演。1952年2月,由流水乡业余剧团演员郑振远执笔,把同名评话本(三世仇》改编为现代戏,以配合土改反霸运动。此后,该团又陆续改编并上演《血泪仇》、...
175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29年(1940年)10月,“平潭五四青年会”编演闽剧(咱们俩共同杀敌去》、《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宣传抗日,激励士气。民国35年秋,爱国青年进步组织“星期会会”,将鲁迅名著《阿Q正传)改编为话剧在县城上演。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