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8条
图表
9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与 “巴金” 相关
共 18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走过了101个春秋,参与、见证、记录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但他又始终有着青春般的激情和赤子之心。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荣誉无数;但他却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
2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泉源。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3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 巴老是中国文坛巨人,是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强烈反封建、争取自由民主之中国的精神,已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文学作品欣赏的意义,而更多的是对上个世纪初中国青年的吶喊的意义。巴金先生不是影响一代人,而是影响...
4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文坛世纪老人巴金的遗体告别仪式24日下午3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这位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文学大师,用他的文学作品和人格力量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几代读者。就在这一天,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5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据文汇报报道,文坛泰斗巴金静静地走了。上海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追忆巴老时说:“他虽然离开了我们,却把心留给了希望小学的小读者。”在希望办的登记册上显示着以下一些数字:11年来,巴金托身边的工作人员或家人,以“李尧棠”的本名先后27 次...
6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1927年,巴金以第一部小说《灭亡》,被人们认识以后,以自己的光和热,逐渐成为中国文坛的领军人。巴金的财富,是他26卷本的不朽著作和10卷本的精彩译著。巴金的财富,更是他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完美的人格力量。
7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蓝棣之(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教授):巴金是把“五四”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贯穿在创作始终的,他坚持得最久,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巴金是典型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思维”是在创作中用人物和情节来思维的,而不是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情节和提纲来...
8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巴金曾说,他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大师生前的格言,却在千千万万人们心目中生根发芽了。他像一棵常青树一样永远'活’着。”马克动情地说。为了送巴金,我市文学爱好者马克向朋友借了 2000元钱,10月18 日乘火车...
9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正文
巴金先生走了.走得那样安详、平静抛却尘世的纷扰与复杂一身洁净地走了。 记得4年前我写过一篇《遥想巴金》的文章。以怀念远在上海的先生知道他不出医院已多年,正在和疾病顽强抗争,可听到他走的消息心里还是产生了强烈的震颤。
10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照片
11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照片
12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照片
13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照片
14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照片
15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 类型: 照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