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图书馆
中卫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中卫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永远飘扬的文学之旗:巴金留下1300万字著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1940
颗粒名称:
永远飘扬的文学之旗:巴金留下1300万字著作
分类号:
K825.6=76
摘要: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走过了101个春秋,参与、见证、记录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但他又始终有着青春般的激情和赤子之心。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荣誉无数;但他却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
关键词:
名人传记
巴金
文学大师
内容
编者按: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走过了101个春秋,参与、见证、记录了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但他又始终有着青春般的激情和赤子之心。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荣誉无数;但他却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在浩瀚的文字中让人感悟生命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心灵;但他直到晚年,仍在无情地解剖、拷问、审视自我……沧桑与青春,伟大与谦逊,厚重与清澈,宽容与严苛,诸种因素和谐地统一于巴金身上,为文学、为生命、为灵魂,作出丰富的注解。
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世纪老人巴金,永远地睡着了。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这是巴金的心愿,也是他的自信。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文学和人的一致,就是说要言行一致,作家在生活中做的和在作品中写的要一致,要表现自己的人格,不要隐瞒自 ——己的内心。 巴金生涯几乎贯穿整个二十世纪的巴金, 曾是多少代青年的航标与动力。爱与恨, 泪与血,人性、良知、热忱,是巴金先生丰碑一样的著述及其为人所表现出来的最鲜明的特质与基调。巴金小说、散文代表作,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富有活力的人文风景之一与宝库。
1923年5月,19岁的巴金跟随哥哥尧林离开四川老家,乘船顺江而下,到达上海。4年后,他又去往法国。走出四川与•出国是巴金人生的两大转折。他的第一部小说《灭亡》就是在法国巴黎写成的。 信手写《灭亡》闯入文坛在巴黎,巴金原本想学经济,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一下子获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契诃夫、左拉等文学大师的作品, 如饥似渴地阅读后,他被深深感动了。关于《灭亡》的写作,巴金后来写道:“每夜回到旅馆里,我稍微休息了一下疲倦的身子,就点燃了煤气炉,煮茶来喝。于是巴黎圣母院的钟声响了,沉重地打在我的心上。在这样的环境里过去的回忆继续来折磨我了。我想到那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我想到那过去的一切,心就像被刀割着痛,那不能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 巴老是中国文坛巨人,是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强烈反封建、争取自由民主之中国的精神,已远远超出了一般写《随想录》时的巴金文坛巨人巴金熄灭的烈焰又猛烈地燃烧起来了。为了安慰这一颗寂寞的年轻的心,我便幵始把我从生活里得到的一点东西写下来。每晚上一面听着圣母院的钟声,我一面在练习簿上写一点类似小说的东西,这样在3月里我写成了《灭亡》前四章。”《灭亡》是巴金的第一部中篇小说, 由叶圣陶推荐发表在1929年出版的《小说月报》上。当时《小说月报》已是全国最有名望的文学期刊。巴金从此闯入文坛。
《春梦》无痕化《激流》巴金的《家》最早构思于他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曰子。他是看了左拉的系列长篇小说《卢贡•马加尔家庭》之后,才萌生了创作一部描写自家生活的小说的念头的。 最早他为这部小说起的名字叫《春梦》。
1928年巴金回国以后,曾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来上海看望他的大哥,并得到他的支持。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巴金大哥精神和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巴金想用《春梦》为书名来唤醒大哥。1931年初,上海《时报》邀请巴金写连载。动笔时他忽然觉得《春梦》这个名字不是很合适,因为他的笔下是“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痛苦所交织成的生活之激流”。巴金决定将小说的名字改为《激流》。《激流》于1931年4月18曰起在《时报》上正式连载与读者见面。这部作品在《时报》上共登了246期,共计39章。1933年5月,开明书店为《激流》出了单行本,这就是初版本《家》。 但是,就在小说正式连载的当天,小说中主人公的原型巴金的大哥李尧林, 在成都的家中服毒自杀了。巴金得到大哥自杀的电报时刚刚写完小说的第六章,这章的题目就叫《做大哥的人》。大哥的离开让巴金悲痛欲绝,他下定决心要写一本小说,“为自己,为同时代的年轻人控诉、申冤” 据初步统计《家》从1933年5月发布初版本幵始,至1951年4月的18年间,共印行了 32版(次)。1953年至1985年11月,修改后的《家》又印了 20版次。这还不包括香港及国外发行的版次。《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对《家》评价说,它是“新文学史上拥有最多读者的一部小说。” 据《信息时报》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一个封建大家庭里。10岁时,巴金失去了母亲,两年后父亲病故,祖父像一个封建暴君似的统治着全家的儿孙。巴金的大哥,作为大房的长孙挑起了掌管全部家务事的担子, 温顺地忍受长辈们的欺凌。女人的命运更不必提了,巴金有许多堂姐妹,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婚姻不能自主,郁郁终生……这时巴金开始憎恨那些封建传统和那些滥施威权的长辈们。
1920年祖父去世后半年多,巴金才和二哥进了成都的外国语专门学校。他们每天晚上贪婪地读着新出版的进步书报,如《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等。 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 1300万字的作品。 他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 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