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巴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卫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520020210002191
颗粒名称: 我心中的巴金
分类号: K825
摘要: 巴金先生走了.走得那样安详、平静抛却尘世的纷扰与复杂一身洁净地走了。 记得4年前我写过一篇《遥想巴金》的文章。以怀念远在上海的先生知道他不出医院已多年,正在和疾病顽强抗争,可听到他走的消息心里还是产生了强烈的震颤。
关键词: 巴金 人物传记

内容

巴金先生走了.走得那样安详、平静抛却尘世的纷扰与复杂一身洁净地走了。
  记得4年前我写过一篇《遥想巴金》的文章。以怀念远在上海的先生知道他不出医院已多年,正在和疾病顽强抗争,可听到他走的消息心里还是产生了强烈的震颤。
  巴金先生是少数几个我最崇敬的现当代作家之一是第一个吸引我爱好文学并最早启迪我心灵的作家。记得上初中一年级时一天从四叔的杂书堆里翻出一本《巴金中篇小说选》是“巴金”这个陌生又古怪的名子促使我翻看起来。不知是先生细腻生动的感情牵动了自小敏感多思的我,还是小说充沛饱满的激情深深打动了我,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开始让我知道在文字之中还有如此广阔、丰富的世界。就这样巴金先生把一个懵懂少年领到了嵬嵬文学殿堂的门前。虽然这本书已丢失多年,但我仍清楚地记得书中《春天里的秋天》《海的梦》《第四病室》《憩园》。每读一部先生的作品,都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慰藉和充实。《家》的宏大和激昂、《憩园》的静谧和深邃《寒夜》的沉重和激愤……我被他的作品无数次地感动着心也被他的文字像剑一样地刺痛着。虽然没有机会与先生谋面但他在我心里是那样的亲近.像一个时时在我身边给我谆谆教诲的长者。我毫不讳言地说.先生是我成长经历中对我影响极为深刻的一个人。
  巴金先生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正直、善良和真诚。1948年作家马宗融去世.先生直接从追悼会上把已成为孤儿的马的9岁的儿子接回家抚养,这件事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先生是新中国第一位不要工资的作家。他说过“我是作家.我要靠劳动生活”。他不愿做一个不劳而获的人,这就是巴金先生。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已近80高龄的先生拖着病体开始创作《随想录》。他说:“我就是这样争取到一点时间来写《随想录》的,我还想写一点别的东西,有时候真是想得如饥似渴。”直到1986年,他在病痛中耗费8年时间,完成了5卷46万字深刻忏悔和反思“文革”的《随想录》,达到了他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虽然先生的生命之烛燃烧了101个春秋,是一个高寿的老人可他的离去还是激荡了无数深爱他的读者的心灵。引起海内外的震动。我想,这是人们除了景仰先生的文学成就外,还有对先生的真诚善良追求自由和光明、勇于揭露人间丑恶的崇高品格的追念与缅怀。先生走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填补的空白。作文做人,谁为我师?

知识出处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

出版地:中卫市

《中卫日报》由中共中卫市委主办,是中共中卫市委机关报,于2005年4月28日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8。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健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