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宝坻县” 相关
共 28 条 1 / 2
1
知识出处: 宁河抗战资料集1933—1945(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南淮淀村的减租减息政策。该政策于1944年9月开始推行,旨在减轻农民的负担并促进抗日积极性。王庄村共有土地48顷,其中36顷为宝坻县城关地主陈晓轩所有,12顷为宝坻县阎皮庄地主闫学辅所有。减租工作由共产党领导,佃户代表与地主进行谈...
2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蓟运河的历史和名称变迁。蓟运河原名鲍丘水,后来因河流变迁,上游与之交汇的河流常有改道,所以在隋朝改名为沽水,唐代仍称鲍丘水,五代称泃水。辽、金、元三代因萧太后在宝坻开凿运粮河,运粮的历史一直延续到明代,所以直到明代还称运粮河。文中...
3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是古代大泽雍奴薮的淀泊之一,也是海盐文化的发祥地。战国时期七里海及周边的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为靠山拥海的平原湖泊型濒海湿地,是人类樵采渔猎和农耕的首善之区,成为各诸侯王国争夺的利薮之源。齐国与燕国争夺古代七里海的原因...
4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元朝时期,元军在天津滨海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和屠杀,导致该地区居民走死逃亡,人口急剧减少。为了统一全国,元朝开始推行汉民族的法制和儒家崇尚的治国安邦之道,包括用儒臣管理、倡导兴农、用军屯耕垦富国强兵等。由于游牧民族生活习俗与汉民族...
5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区域俵口村的于姓大族和俵口地名的历史。据考古测定,俵口之名可以追溯至西汉或秦代,因其是自然形成的七里海分水口,有俵分泄洪分流之义。于姓大族是由于本世袭梁城千户所指挥佥事武职落户俵口而形成的。该家族在明代时期在该地定居,其祖籍...
6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明代时期七里海的历史和大太监汪直在该地建立庄园的故事。七里海是广袤二百五十二里的海域,皇家御马监草场占地,所定宝坻县鱼草科的渔网苇草税,大多取于七里海。汪直是广西大藤峡人,瑶族,初为东宫万贵妃服务,后调御马监。因饲养御马,和皇家马...
7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清朝统一中国267年的历史,以及从地方史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七里海淤湮缩减的过程。清乾隆初年,七里海的水域面积虽然已大大缩减,但仍涉及多个县和管理区域。鱼苇税是户部征收的利薮之源。光绪时期,七里海虽然面积与明代相比已经大大萎缩,但仍...
8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夏季的1946年,宁河县反动政府秘密策划了杀害中共五区区公所干部的计划。于是在薄台村发生了一场惨案。在敌情通报会议后,李健等干部分散到村外野地和村里住宿。然而,宁河县党政军联合秘书处事先得知了五区干部开会的消息,并决定围剿他们。敌...
9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1947年土改后,宝坻县解放区一些恶霸和地痞跑到尚未解放的武清,组织起“还乡团”,恶迹于七里海西部宁河、武清、宝坻三县搭界地区,进行以复辟清算为目的的罪恶活动。他们配有步枪、冲锋枪,夜间出来活动,抢劫杀人,无恶不作。
10
知识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连长是一个勇敢无畏、关爱战士们的英雄,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牺牲让人痛心,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战友们的心中。您的家人也是非常支持您和您的哥哥参军的,他们鼓励您为革命事业奉献,并理解您的选择。这段感人的...
11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在农村集体化时期,农村收益分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并描述了作者在大辛公社推行的收益分配方法——“七道杠”。该方法以纯收入为基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并通过逐年提高社员分配水平来激发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作者的方法在天津市农...
12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 类型: 正文
该段文字描述了1964年10月,知青被分配到新村的四个小队,并进行了割草任务以及冬季学习。1965年春季,土地解冻后,知青们使用平锨平整土地,并开垦果园和菜园。农场购置了拖拉机,并将900多亩土地划分为8块方田,种植农作物。通过大家的努力,...
13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 类型: 正文
文章描述了1984年在中国宝坻县建立种鸡场的经历,种鸡场通过引进父母代种鸡,进行人工授精、孵化和养殖,最终实现鸡蛋的生产和销售。种鸡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于市场变化等原因,到1995年停产。
14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五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部队官兵开展了生产自救,我作为通讯报道员与黄程雄前往宝坻县大中庄采访生产部队。在路上,我有机会参观了自己的老家俵口。晚上,我父亲给我们讲了关于于方舟和周恩来的故事,黄程雄也因此被感动和鼓舞。第二天,我们继续前行...
15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 第六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李玉轩的个人情况和他在乡村倒腾粮食的经历。他的商业头脑和勤勉工作使他在商业和农业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并积累了很多人脉和朋友。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