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纪念战友许友和我的亲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655
颗粒名称: 第五章 纪念战友许友和我的亲人
分类号: K820.821
页数: 11
页码: 133-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连长是一个勇敢无畏、关爱战士们的英雄,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牺牲让人痛心,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战友们的心中。您的家人也是非常支持您和您的哥哥参军的,他们鼓励您为革命事业奉献,并理解您的选择。这段感人的回忆和您家庭的支持都展现了伟大的爱和牺牲精神。
关键词: 连长许友 宁河人民 回忆

内容

我想在结束我的全部叙述的时候,专门为我的连长许友和我的亲人们说几句话,因为我太想念他们了!
  我1947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宁河县大队二连二排六班。当时的排长是许友同志。1946年4月随武宏来到宁河组建宁河县大队,当时只带来16人,许友是这16人之一。组建部队以后,他任二连二排排长。1947年9月县支队升编为冀东15军分区警备一团以后,武宏想把他调到三连任连长。当时王均连长也舍不得他,没有同意,所以许友就没有跟武宏走,留在了宁河支队。以后,县支队进行了整编,二连变为一连,四连变成了二连。不长时间,县支队又开始扩编补充了兵源,县支队升编为军分区警备四团。王均任警备四团副团长,许友同志任警备四团一连连长。
  许友同志自组建宁河县大队以后,多次参加战斗。比如他参加了突袭美军弹药库、金钟河火烧敌战船、伏击闫家乡壮丁队、南胡庄阻击战、大张庄阻击战、奔袭军粮城打伙会、活捉美国兵、突袭盐警、大年初一追击战、杨村奔袭战等无数次的战斗。他作战勇敢,敢打敢拼,总是冲锋在前,立了多次战功,战士们都很尊重他。他带兵很严,但又很爱兵,训练时,谁不按规定达标,他绝不客气,会盯着你训练。但行军打仗,他却非常关心战士们,抢着帮战士们扛枪、扛行李。记得他当排长时,部队宿营,全排4个班,他要一个班一个班地检查战士们是否有水烫脚,而且还要坚持夜里查岗查哨。他比我们大不了两三岁,待我们像亲哥哥一样啊!他很喜欢我的枪法准,经常鼓励我好好打枪,记得有一次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道吗,作为一名机枪手,你的每一次掩护,打向敌人的每一粒子弹,都在为胜利增添动力,都是在保护战士们的生命啊!那次打真武庙我负了重伤,在团卫生队不安心养伤,跑回部队,他知道了不许我回班里,要我在连队卫生所休养,他说必须养好伤,才能打好仗。他安慰我,身体是本钱,好好养伤,仗是有你打的!
  不幸的是,1948年4月29日,他竟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天,他带领一个连在小王御史村伏击抢粮食的敌人,在带领我们追击逃跑的敌人时,遭遇了大量的敌人援兵,在宋家坟,敌兵把我们团团包围,他指挥着战士们拼死突出了重围,不料就在他举旗发令时被敌人发现,中了敌人的子弹当场牺牲了。
  战斗结束以后,战士们把他的遗体抬回来,全连的战士们都悲痛万分,很多人忍不住放声痛哭。我们很多战士都认为他是我们警备四团最棒的连长,是人民的英雄连长。他带领战士们英勇奋斗,屡战屡胜,令敌人胆寒,他的牺牲是我们全团的巨大损失啊!和许连长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都十分怀念这位英雄的连长,他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英雄!
  一晃,连长,已经离开我们快70年了,我一直没有忘记他,常常在梦中见到,还是那么魁梧年轻,走路还是快步如风,他的笑声还是那么爽朗。为了解放全中国,他血洒宁河大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宁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如果有来生,还有战争,我还做他的兵!
  我的父亲叫马俊德,母亲姓刘,是王洪庄村人,都是勤劳淳朴的庄稼人。我和哥哥能一直安心干革命,除了党的教育,还有就是父母的支持了。哥哥参加革命工作比较早,我也在哥哥的带动下15岁就参加了民兵,参加打日本鬼子的活动如破交、埋地雷等。父亲母亲知道这是掉脑袋的事,但深明大义,说鬼子来咱家门口祸害人来了,都怕死谁去打他!到了1944年,我当了民兵分队长,我的工作更忙了,我和哥哥都顾不上家,父母不但没有怨言反而鼓励我们哥俩,说干好你们的工作啊,家的事不用你们操心!
  1947年村里进行土地改革,号召青年参军保卫胜利果实,我就报了名。当时心里也矛盾,刚结了婚,父母年纪又一年大一年,哥哥也忙得成天不着家,我再离开家……不料,父母知道了我的顾虑反而劝我说,报名报的对,咱是革命家庭,你不参军谁参军啊!还鼓励我说到部队得听首长指挥,好好干,打敌人要勇敢,别窝窝囊囊的,不要给家人丢脸!去部队的那天,村里用大马车送我们,父母和我的岳父岳母及家人一起把我送上车。
  特别是1948年打真武庙时,我负了伤,从宁河到玉田然后转到了宝坻县的赵家铺,就在大夫为了保我性命,和我商量要锯掉双腿时,父亲和哥哥赶来看我了。那时父亲已经50多岁了,家乡距赵家铺有300来里路,父亲和哥哥没黑戴白地赶路,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赶了3天路才到医院。医院里病号很多有300多人,医院领导热情接见,但问清了是警备四团的马宜春时,却拒绝了父亲和哥哥与我见面,对我哥哥说,你弟弟正准备截肢手术,见了亲人容易激动,会影响情绪的。哥哥就央求医院领导,医院领导可能也真为难了,就直截了当地问我父亲,您是愿意您的儿子平安,还是愿意您的儿子出事儿?我哥还要请求,我父亲拦住了说,只要儿子平安,我们听领导的!医院领导说你们爷俩休息两天再走吧。可是父亲哪里住得下啊,就给我留下5元钱回家了。到家后也没对我母亲和妻子说实话,只是装作很轻松样子说,嘿,不看不放心,这回一看是轻伤就放心了,再养个20上下天就出院啦!
  我在打真武庙负伤养好后没敢回家,过后,母亲去部队看我,问我为啥出院后不回家看看,我说出来是怕母亲担心我,不让我再回部队,母亲笑了说了一段话,母亲说,我有你们两个儿子,一个做地下联络员,一个在部队打国民党,领导表扬乡亲们夸,你爸我俩觉得脸上特光彩,这是多光荣的事呀!你放心,妈不但不会阻拦你回部队,还会支持你回部队,只有解放了全中国,咱们才能过上好日子啊!母亲的话不但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们的指导员。指导员拉着我母亲的手说,大娘,您是马宜春的母亲,也是我们子弟兵的母亲,谢谢老妈妈!
  我参军后,大小战斗打了好几十次,多次立功,并在火线入党。1948年10月份,立功喜报送回家,村干部在我家的门框上贴上《功臣之家》的匾牌,春节又在门前挂上大红灯,父母欢喜得和全家人看了又看,觉得很光荣。
  我从部队到了地方武装部任职,后又到政府机关任了领导职务。哥哥解放后担任了公社管理员、乡敬老院院长、乡民政助理等职务,前两年才去世,活了整整100岁。临去世那年我去看他,他还对我说,咱俩能安心干革命,功劳最大的是爹和妈!
  我的岳父叫李广洪,家住现在的芦台农场小堼村,离我村不到10里路。他是一个讲究忠信孝悌,礼义廉耻且又吃苦耐劳,深明大义的普通农民,十几岁就给地主扛活,风里来雨里去的吃了不少苦。1947年,我报名参军,岳父也知道信儿了,就和我的岳母一起来到我家来看我,支持我参军。我的岳父母比我父母年轻,对我说,你别顾虑家,有我呢!就这样,我参军离开了家,哥哥工作忙得顾不上家,我的岳父就不声不响地多年照顾着我的家。
  每年的春种时节,我的岳父会放下自家田地不管,先来帮我家种地。天刚蒙蒙亮,他会赶着自己的马车,带上农具,甚至连籽种都带来帮我家种地。接下来的耪地、耠青等农活儿,他老人家都要管,而且常常是自己带着干粮来,不惊动我的父母和哥哥,直接到我家地里去干活,中午在地里吃干粮,喝凉水,累了就躺在地上歇一会,然后干到天晚了才回自己的家。
  秋收时节也是如此,怕我的父母和妻子着急,更怕我惦记着家里,总是先帮我家收秋,我的父母和哥哥每每提起这些事情,总是感激不尽。
  岳父帮我照顾着家,几乎是事无巨细,连每年的春天泥房补漏,也常常是他老人家的活儿。他会在自己的家中铡好泥房的粘草,大清早就赶着毛驴车拉着粘草到我家,拉土、挑水、和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先把房盖泥好,余下的墙面就自己来干了,常常是忙到傍晚,才带着浑身的泥浆和疲倦回家去。
  特别是我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怕影响我的情绪在部队不安心,岳父做主没有通知我,岳父对我的妻子说,不要怕,有爸在!宜春是部队的人,不要影响他!
  1988年12月,一个飘雪的日子,特别的寒冷,我的老岳父去世了。出殡那天,见过太多的流血牺牲、只为战友流泪的我,跪在岳父的灵前,忍不住泪水横流。岳父(包括我的舅爷们)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而我给予岳父(和我的舅爷们)的却太少太少啊!我默默地祈祷着岳父一路走好,在天国安息,不再为我操心受累!
  妻子李士英1929年12月9日出生在小堼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她比我小两岁,结婚时才14岁,等到1947年我参军时她已有身孕就快生了,她知道当兵会有流血牺牲,但没有拉我的后腿,只是悄悄问我孩子生下来叫什么名字,我当时也没想好,就随口说生下来叫老人们随便给起一个名字吧,等以后有时间了咱再正式起名。我参军走的那天,她坚持和我的父母、岳父母送我,当我上了车后,她朝我挥手的刹那,我都不敢瞅她,怕看见她脸上的泪水,也怕她看见我的眼泪。
  一年后,我们警备四团在黄庄大练兵,她和母亲去看我,见面后我就问她,怎么没把孩子带来啊,我想孩子了。妻子的眼圈马上就红了,眼泪也落了下来。在我的追问下她才流着眼泪告诉我,说你参军走了也就半个多月的光景,国民党就来到咱村一带要抓革命干部和家属。村里用大马车拉着革命军属奔八里庄去躲避,由于马车狂奔,我没有坐稳,一下子从车上滚了下来,摔在地上造成了早产,孩子出生几个小时后就死了。她说完擦干眼泪反过来劝我不要伤心,她对我说,咱的孩子虽不是国民党反动派在战场上杀害的,但也是他们作的孽,你要是想孩子、恨他们,就好好练兵杀国民党吧!
  我知道她很坚强,她虽然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是个革命的家庭,她的二叔在天津以理发的名义,走街串巷为八路军收集情报;三叔是地下党,从事着党的秘密工作;她的父亲也经常以去天津看望弟弟的为名,为共产党传递情报,所以她从小就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受着革命的熏陶和教育,在没和我结婚前就参加了村儿童团。她胆子很大,13岁就开始送鸡毛信,把情报缝在棉袄大襟里或挖野菜的篮子里。小堼村周围的村庄她都送过鸡毛信,还曾经和村里的另一位姑娘把鸡毛信送到过20多里外的桐城。
  1943年和我结婚后,她就参加东棘坨村妇女会组织,支持我的抗日工作,特别是天津战役打响后,她和村里的妇女们负责照顾前线下来的伤员,把伤员安置在自己的家中,精心地关怀照顾,成了妇女会里的骨干,受到了一致的好评,我很高兴,她说,你是军人,我是军人的家属,怎么能落后啊!
  1955年,部队实行军衔制。1962年,上级批准家属随军,我回家接她到部队,母亲不同意,我当时思想有点不通,她就给我作工作说,顺者为孝啊,如今天下太平了,妈妈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留下你过安稳日子,你要理解啊。再说,我要是跟你走了,把老爸老妈留给哥哥和嫂子照顾合适吗?即使哥哥嫂嫂什么也不说,咱心里落忍吗!我听了妻子说的这番话,心里很受感动,只身返回了部队,但心里对妻子有说不出的敬佩和感谢。
  后来,我调到了宁河县武装部任职,在唐山大地震前才把她和孩子接到身边,那时她已经45岁了,跟着我又经受了一场天崩地裂大地震的折腾。妻子的贤惠善良,村人有口皆碑;妻子的忍辱负重,更使我一生感动。我们俩现在有2男3女5个孩子,家庭的料理、老人的尽孝、孩子们的抚养和教育都是她替我完成的,普普通通的一个家庭妇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她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啊,可她从不讲,从不说啊!搬到我的身边后,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她本来应该喘口气轻松地生活,却又担负起对我的生活照顾。
  2015年10月1日那天,我的老伴走了,活了88岁。我们结婚74年来,不论是年轻时天各一方的离多聚少,还是老来相守时的不离不弃,她是为我担惊受怕半辈子,受苦受累一辈子啊!送她火化的那天凌晨,趁着夜深人静,我说服家人,去灵棚陪了一会她,看了她最后一眼。她静静地躺在冰冷的棺罩里,但与我已是阴阳相隔了。她的面容很安详,大概知道我有国家的抚养和儿女的照顾才放心离去的。
  我想和她说说话,可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却想起她曾经和我说的掏心掏肺的一番话:“宜春,每次你的立功喜报送回家,全家高兴,乡亲们羡慕,可你知道我是啥心情吗?我是又高兴,又害怕呀!因为我知道,这立功喜报是用鲜血甚至是用命换来的啊!出生入死,你已经习惯了,但我不习惯也不敢习惯呀!所以,我总是担心。伺候老人、拉扯孩子、家里家外以及所有的活计我都不怕,唯独怕失去你,因为子弹不长眼睛啊!”
  我心里祈祷着,老伴,你安息吧!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夫妻,我再也不会叫你担惊受怕,受苦受累地生活……

知识出处

烽火硝烟的岁月

《烽火硝烟的岁月》

出版者:宁河区档案局

本书记述了宁河区离休老干部马宜春同志十多年以前写的回忆录,其中包括从“革命史料”“历史风貌”“民众生活”“重大事件”“社会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编研,以便更好地再现宁河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广洪
相关人物
马俊德
相关人物
许友
相关人物
武宏
相关人物
王均
相关人物
马宜春
相关人物
李士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
相关地名
兵源县
相关地名
小王御史村
相关地名
宋家坟
相关地名
宝坻县
相关地名
小堼村
相关地名
黄庄街道
相关地名
八里庄街道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桐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