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里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68
颗粒名称: 战国时期七里海
分类号: K292.1
页数: 2
页码: 29-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里海是古代大泽雍奴薮的淀泊之一,也是海盐文化的发祥地。战国时期七里海及周边的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成为靠山拥海的平原湖泊型濒海湿地,是人类樵采渔猎和农耕的首善之区,成为各诸侯王国争夺的利薮之源。齐国与燕国争夺古代七里海的原因,主要是湖泊经济发达,给诸侯国带来盐渔之利。
关键词: 七里海 战国时期 历史

内容

七里海是古代大泽雍奴薮的淀泊之一。要讲战国七里海巨泽的人文历史,就不能不说蓟州山南滨海平原的两条通海的河流,即东部的鲍丘水和西部的漳水,这两条河流通过古泃水、庚水(州河)和沽水,承受众山之水而泄海。面积广阔的雍奴薮,成为靠山拥海的平原湖泊型濒海湿地,是人类樵采渔猎和农耕的首善之区,成为各诸侯王国争夺的利薮之源。从历史上看两霸争雄的是齐燕两国,还有无终、山戎国与之交恶。虽然战争不断,但七里海及周边的经济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
  战国时期鲁国居山东青州,齐国居兖州(今沧州)、德州,燕国居蓟州。纵贯古代巨泽七里海的古漳水,是齐燕两国的界河,后来这条河因黄河改道而湮废了。齐国与燕国争夺古代七里海的原因,主要是湖泊经济发达,给诸侯国带来盐渔之利。特别是芦苇和海水煮盐,成了税赋利益之源。强大的齐国拥有“展渠之盐”,就是七里海西部的渤海产盐区;病燕占有“辽东之煮”。燕国的都城在今蓟县的邦均镇。蓟县城是无终国都城。无终是周朝的子国,征服了令支、孤竹、丁伶等部落,不断强大,后来联合了山戎部落,成为同燕国抗衡的力量。受其威胁,燕国不得不把都城迁到临沂(易水)。后来燕昭王招揽贤能,国力强盛,命大将秦开发起对山戎胡人的战争,赶走无终山戎,拓地千里,在鲍丘水北岸建筑秦城(今宝坻境内),这是古代巨泽七里海的北缘。公元前663年之后,燕国曾将漳水流域临黄骅、沧州一带的湿地草地割让给齐国,主要是感谢齐军协助攻打东胡(山戎)之功。齐国的丞相管仲重视滨海盐业生产,齐的“展渠(渤海)之盐”,产地就是古代巨泽七里海。
  齐国得到燕地有一个历史典故。公元前663年,山戎侵犯燕国,燕向齐求救,齐军到燕地误入迷途,管仲说:“无终与山戎相连,其马多从漠北而来。可选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建议,跟随无终国老马,出卢龙、过临榆、定孤竹,直捣山戎国都,为燕国开拓疆土五百余里,“老马识途”源于此战。战后燕为感谢齐割地相赠。后来两国关系恶化,齐军把燕惠公掳至齐国,这是公元前536年的战争。到了公元前355年,齐军渡漳水,大举侵略燕国,一直打到今宝坻县泃水与鲍丘水一带,距燕都(北京西南)仅百里。齐军因涉水远征,燕军以守反击,大获全胜,洗刷了当年燕惠公被掳的耻辱。此战事,在《水经注》泃水条中有记述。从七里海发掘出土的一些战国城池看,都与齐燕争雄的历史相关。
  七里海是海盐文化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规模盐场和盐母神话传说,均诞生在雍奴薮中的芦台,明代碑刻所标是七里海的东界,出土的制盐牢盆印记是“大富牢”,这是古芦台场的前身,是战国时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单位,把奴隶当牲畜拴牢,“大”为国之大宝,“富”指强军富国。有史记载,这是齐国管仲提出以盐铁而富国的主张。据《纲鑑易知录》记载,“桓公曰:我何以当国?(管仲)对曰:唯官(管)山、海不可耳。谨盐筴与铁官之数,其余轻重准此而行,然则举臂胜事,无不服籍者。”就是说只有把山和海管理起来,山出铁,海出盐,把二者造册入籍,派官府管理起来,其余事就好办了。管子还说:“十口之家,十人食盐。”说明盐是人类必需品。齐国的晏子在与齐候论礼时还专门提及管理滨海湿地芦苇。据《左传》记载,晏子说:“山林之水,衡鹿守之;泽之萑蒲,舟鲛守之;薮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盐蜃,祈望守之。”衡鹿是管理林木的狩猎之官,大泽中的萑是芦苇,舟鲛是管理水泽的芦苇草荡之官。“薮之薪蒸”,其薮字代表战国时期的雍奴泽薮,薪为柴草指芦苇,蒸指煮盐业,这些由虞侯管理。“海之盐蜃”,指古代巨泽雍奴薮中的盐业和渔猎生产,由专门管理盐渔业的祈望官员管起来。考古“鹽”字的诞生,产生在雍奴泽薮的齐燕两国,左边的臣字代表由官家监管;卤字上面的人字,代表人工造盐,卤是原料,指海水或咸土;底部的“皿”,是进贡的托盘或容器。说明“盐”产生于齐燕两国的滨海地区,原因是山东的鲁国把咸称为“斥”,而齐燕则称为“卤”,后来“斥卤”成为盐碱的代名词。俗有“东斥西卤”之说,所以从盐字可以看出用人工造卤制盐,而不是用斥制盐。
  到了秦汉时期,进入中国统一的相对稳定时期,七里海的湖泊经济有了迅速发展。从明代《天府广记》所记载秦始皇筑“红心堤”看,在大小海之南,是七里海水深泽阔的湖泊区,没有科学勘测手段的古人,把它视为大海。从出土的文物判断,地处鲍丘水下游五千年高阜平阔的芦台,在西汉时期已成为管理一百个自然村的乡邑和管理盐业生产的中心。禹贡时期九河尾闾之地,人类尽享盐渔之利、舟楫之便,成为湖泊经济的富庶之地。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管仲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沧州市
相关地名
宝坻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