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立庄七里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2474
颗粒名称: 明朝太监立庄七里海
分类号: K292.1
页数: 3
页码: 41-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代时期七里海的历史和大太监汪直在该地建立庄园的故事。七里海是广袤二百五十二里的海域,皇家御马监草场占地,所定宝坻县鱼草科的渔网苇草税,大多取于七里海。汪直是广西大藤峡人,瑶族,初为东宫万贵妃服务,后调御马监。因饲养御马,和皇家马场结下了渊缘,因管理监马场而建立庄园。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年)时,汪直被选为锦衣官校善刺事者之一,负责秘密刺探各级官员的行迹。1477年设置西厂,由他主持。他在七里海建立的庄园可耕田地和草场大多为其所占。
关键词: 明代时期 七里海 历史

内容

明代《世宗实录》记载:“七里海,广袤二百五十二里”。皇家御马监草场占地,所定宝坻县鱼草科的渔网苇草税,大多取于七里海。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汪直立庄在七里海,可耕田地和草场,大多为其所占。
  汪直广西大藤峡人,瑶族,入宫太监,初给东宫万贵妃服务,后调御马监。因饲养御马,和皇家马场结下了渊缘,因管理监马场而建立庄园。在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1476年),皇帝想知道各级官员在外地的情况,令他微服秘出,刺探各级官员的行迹。宪宗为何选中他?《纲鉴易知录》载:“(汪)直年少黠谲,上宠之”。由于有李子龙和内史鲍石、郑忠等徒谋不轨事发,皇上“锐意欲知外事,乃选锦衣官校善刺事者百余人,别置厂于灵济宫,号西厂”。选“善刺事者”,机灵狡猾的汪直正好入选。1477年设置西厂,由他主持,从王府、边镇、河道,到地方官员,都在他秘察刺探范围之内。《纲鉴》记载:“汪直罗织人罪,数起大狱。任用锦衣百户韦瑛纵肆贪暴,臣悚怵。大学士商辂疏言,近日伺察太繁,政令太急,刑网太密,人情疑畏,洶洶不安,盖缘陛下委听断于汪直,而直又寄耳目于群小也。中外骚然,安保其无以外不测之变!”但皇上宠信。仍留任西厂刺探外事,并到边防处置军事,多次巡边,监督总兵和巡抚。《纲鉴》记载:“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厂,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畏陛下,渐成羽翼,可为寒心。乞陛下明正典刑,以为奸臣结党怙势之戒”(御史徐镛上疏)。本来汪直罪该当诛,可是宪宗为缓解朝臣的愤怒,竟调任南京监管御马。“癸卯,十九年(1483年),夏六月,调汪直南京御马监”(《纲鉴》)。他成为了明代宦官中的不倒翁。所以汪直始终以御马为缘,七里海的庄园也没有更替的记载。
  乾隆皇帝钦定的《日下旧闻考》记载了汪直在七里海立庄的史事:“七里海,计二百五十二里,有荒地两万一千四百六十余顷,太监汪直立庄于其中,相传为御马监公物,而民垦其内者一千四百六十余顷。嘉靖初,有奸民投以水退地百余顷,欲夺民业,投献内监,民诉之阙下,遣主事柴儒往勘”。
  这段记载,用白话文解释是:明代七里海,广袤252里,有荒地21460顷(214.6万亩),宫廷太监汪直立庄在七里海,据说是宫廷御马监的官地,而当地百姓仅在其中开垦了1460余顷(14.6万亩)。在嘉靖初年,有当地奸民为讨好大内太监,想把退水后的一百顷地献给太监。内监也正想夺取这块产业,老百姓把此事投诉给朝廷官员,诉状到了皇帝手里,皇帝差遣户部管田亩户籍的主事柴儒,到七里海勘察实情。从这段史事可以看出当时七里海皇家所占荒地就达214.6万亩,老百姓开垦的14.6万亩,也要侵夺。可见,占据七里海的面积,比宁河县农业用地高出1倍多。明代七里海涉及武清、天津县一部分,包括宁河、汉沽、塘沽、东丽、北辰等区县全境,其中外驻潘庄、清河、芦台、汉沽四大农场,都在七里海的库区范围。所以明代勘查的荒地与耕地亩数是接近实际的。
  户部主事柴儒回京复命,“还奏曰:民主久业,苇粮饲马,煎盐出税,养生送死,出于其中,不宜渔夺。惟水退勘熟地可入本监,然亦当听民渔猎樵采。上曰:地既勘明,如数拨给内监,余悉与民”。主事柴儒对农民还算是有恻隐之心,肯为民说话,认为当地农民久已为生的产业是芦苇和粮食,养马、煎盐、人吃马喂,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全依赖这块土地,官府不应该与农民较利,不宜侵占这些土地。只有等退水后勘明是熟地的,可以给内宫御马监。但是,皇上说土地既然已经勘察清楚,都如数划拨给内监,剩下的给农民。
  这段史事,发生在1522年左右,当时,这个民事案能上诉到宫廷皇帝面前,足以说明七里海当时的经济地位。嘉靖朝在海口修筑了炮台两座,这是后来八景之一的“北塘双垒”。“宝坻银鱼”是当时七里海、蓟运河的特产,纳贡自永乐年间开始,坐采银鱼的太监,史称“中官”,遍及七里海和蓟运河。银鱼厂设置年代的记载:“宝坻银鱼厂,永乐时设,穆宗时,止令估直备庙祀上供。及是始以中官坐采,又征其税,后并税武清等县非产鱼之处”。七里海明代东部的疆域地界是蓟运河。芦台宝塔寺在天启年间由皇家出资监修,并在碑记阴面铭文刻制“钦派御用监东界”,意喻海东有“佛光普照”。宝坻皇家银鱼厂的银鱼码头,就在蓟运河的下坞村。原名夏雾,是七里海水泽的雾区景观,名为“夏雾”,后人图书写方便而演化成“下坞”。明代《宝坻县志》把夏雾银鱼码头,中官坐采银鱼的河湖景色,列入宝坻县“八大胜景”之一,叫《夏雾银鲜》。明朝通判范兆祥所题为“夏雾银鲜”。载于《宝坻县志》。
  夏雾银鲜
  范兆祥
  海河吞吐海潮回,
  宫厂黄旗压境开。
  弦诵喧啾无犬吠,
  却惊中使打鱼来。
  厂,本是明朝管理皇宫事务的机关,后来的“东厂”、“西厂”成为监视刺探朝臣的侦察机关。银鱼宫厂,是专事七里海皇家银鱼进贡的机关。黄旗,在船上和码头张挂的皇廷黄色的龙旗,象征朝廷皇威,坐采银鱼的太监有仪仗队,都执黄旗出行。中使,是领头带队的太监。
  清康熙年间,宁河籍大学士杜立德在审定《宝坻县志》时,以“水族之物,不足言景”,从八景中删除。
  汪直在七里海建皇庄的历史事件,能在《日下旧闻考》中载写,而且不是增补,是《日下旧闻考》原版,说明七里海在明朝京城的影响,“日下”即指京都皇城。汪直率领的西厂,遭到东厂官员的忌恨,几经弹劾,被贬逐流放致死。
  关于东厂,设置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厂址在北京东安门北,是皇帝控制的特务侦探机构,由皇帝最宠信的宦官掌握。由于汪直主持成立的西厂,使东厂的地位受到削弱。到了正德三年(1508年),武宗皇帝又设立内厂,由大太监刘瑾掌控,刘瑾主管的宝坻皇庄(今黄庄),是明代七里海的北区,并监修“普照寺”,和芦台宝塔寺一样,黄庄也希望有“佛光普照”。刘瑾威福擅权,朝臣都依附左右,成为“千岁”。后来,太监张永勋以其不法十七大罪弹劾,刘瑾于正德五年(1510年)被斩首,内厂被废,仅留东厂。明朝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掌控东厂,称为“九千岁”。明崇祯二年(1629年),定为逆案,赐魏忠贤自缢,东林党羽全被斥逐。从此,阉党擅权的时代结束。历史告诉后人,明代东厂、西厂、内厂的出现,是皇帝宠信太监的产物,是败国乱世之道。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七里海文史集》一书,从概述、自然生成与演化、历史沿革、自然资源、区域经济、社会事业、民俗文化、革命史事件、人物、大事记、传说选等11个方面,详细描述了七里海区域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内容详实,堪称七里海的“小百科”。通过该书,读者可以生动触摸到七里海厚重的历史底蕴,可以真切感受到七里海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区域发展的勃勃生机,不禁使人犹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与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殿清
责任者
汪直
相关人物
杜立德
相关人物
刘瑾
相关人物
张永勋
相关人物
魏忠贤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宝坻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夏雾银鲜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