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
共 2432 条 64 / 163
946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郭兆良,男,1933年出生,中共党员,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人。作者介绍了自己所在地区的粮食统购统销情况,包括凭证票供应和粮食统销。文章中提到了在建国初期到1993年3月末期间,作者经历了粮食统购统销的全过程,并将其中的经验和记忆详细...
947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的粮食经营情况,包括私人店铺、集市贸易和国家投放粮食以稳定粮价的措施。之后详细描述了作者参加供销社工作后的粮食经营情况,包括上级统一采购、分别销售和代销中国粮食公司的粮食。文章还提到了面粉供不应求的问题,以及对面粉...
948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作者在宁河县粮食管理局工作期间的粮食供应情况。根据市、镇粮食供应暂行办法和河北省相关文件,居民口粮由粮委会核发粮证,粮站凭粮证定点、定时、定量供应粮食。文章还提到了粮食供应标准根据不同工种和年龄制定的口粮数量。粮证以户为单位核发,...
949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郭兆良在粮食统购统销和农村工作期间所遇到的挑战和解决的问题。他通过制定并执行“三定”工作,包括定产、订购和定销等措施,实现了粮食的稳定供应和农民的利益保护。他还介绍了在执行“三定”过程中的原则,包括一般年景丰收不增购、一般年景减产...
950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对粮食征购政策进行了梳理,包括粮食征购政策的演变和调整、粮食征购“一定五年基数”不变政策的实施、粮食征购政策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和粮食征购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951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指导下,我县成立了“宁河县粮油议购议销公司”,负责按照市场需求经营粮油。公司实行独立核算,遵守税收法规,自负盈亏。同时与各基层粮站密切合作,内购和外采,为县内外提供制酒粮食和副产品原料,小站米运销到东...
952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张树忠在1955年参加村集体婚礼的故事,这次婚礼是解放后的第一个集体婚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宣传下,家长们决定让孩子举行集体婚礼。
953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为了提高妇女的地位,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了宣传这部新的婚姻法,区、乡的干部深入村里,组织群众学习和了解婚姻法。村里的业余评剧团也通过排演新戏的形式,以幽默滑稽的演出吸引观众,并借此表达对买卖婚姻的憎恨。
954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父亲和乡长为了举办集体婚礼,向区长贾志忠请求借用毛主席和朱德的画像,并商议向其他几家同时举办集体婚礼。最终,父亲和乡长成功地举办了集体婚礼,并得到了区长的支持和赞扬。
955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这段文字描述了农村农历腊月初七的婚事准备和典礼过程。村里八户人家开始忙着准备婚事,包括支锅搭灶、杀鸡宰猪和备足酒菜等。各家门口贴喜字,门框贴对联,准备款待送嫁妆的娘家人。作者的家庭从邻居那借了一只箱子来装嫁妆。婚礼当天,新娘被接到典礼会场,...
956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描述了一场集体婚礼的流程和气氛,婚礼在新郎新娘的家长和亲属的陪同下举行,新人胸前戴着用红色粉连纸扎成的大花,新人之间互相握手,向毛主席和朱德的画像三鞠躬,向台上的领导和家长三鞠躬,向台下的亲属和众人三鞠躬。新人还互相握手,表示结婚。婚礼...
957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少明是一位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八旬老人,他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的记忆、成为“右派”的经历以及参加文艺演出的故事。
958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宁河县七里海边大八亩坨村的成长经历。他讲述了家族成员在日寇入侵期间的抗战事迹,父亲在对抗日伪军时的险遭流离失所,以及自己在少先队和学校里参与的宣传活动和戏剧演出。他还描述了自己在表演中面临的情感困扰和剧情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应。
959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1953年考入天津市第十中学后的经历。他在学校里成为学生会干部,并参加了歌舞团。后来他报考了天津戏曲学校,但最终决定接受天津师范学校的保送,准备继续学习。然而,在1956年,乡政府要求他回乡工作,他最终选择了在乡村当教师。然...
960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在村剧团和文宣队积极参加培训班和演出活动,受到文化馆老师的指导和支持。1965年,我成立了文艺轻骑兵,在生产队深入宣传演出。1968年和1971年,我们村文宣队两次代表宁河县参加天津地区和天津市农民文艺调演,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