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漫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19
颗粒名称: 往事漫忆
分类号: K825
页数: 13
页码: 76-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王少明是一位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八旬老人,他在文章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的记忆、成为“右派”的经历以及参加文艺演出的故事。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王少明

内容

王少明,男,1938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专学历,天津市宁河区七里海镇大八亩坨村人。1956年在天津师范学校上学,同年回乡任教。先后任本村小学教师、任凤庄中心小学代校长,任风公社成人教育总校长等。1998年退休后被聘为镇关工委主任、小学校外辅导员,村老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海韵艺术团团长。曾荣获市“八五”立功奖章、市教育关工委先进工作者称号。现为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王少明(80岁)
  光阴荏苒,转瞬间已是八旬之人,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沧桑巨变,又遇上:了“百老话沧桑”活动开展,诸多尘封的往事得以揭示,这对我来说实乃一大幸事。
  童年记忆
  我出生在宁河县七里海边大八亩坨村一个贫苦农家。3岁记事时,父亲告诉我,在我出生的那年(1938年),我老叔王立侠与本村44名青壮年在丰台抗击日寇惨死在敌人枪炮中,当时尸横遍野,鲜血把还乡河的水都染红了。
  1942年,当地下党交通员的堂兄王少堂和堂叔王立言先后死在日伪军手中。1943年,日本抓劳工把父亲王立勋等4人五花大绑往芦台押送,过了杨虎子河,父亲挣脱绑绳,逃到东移民村,被好心人藏在了马槽里,才躲过一劫。
  1947年土地改革,我家分到了地和房。我上学了,被推选为末任儿童团长,经常带领团员站岗放哨送信。1948年,东北大军(四野)骑兵部队开进村,我和团员蹚着水为军马割草,不小心把左手食指划了一个口子,鲜血直流,至今还留有伤痕。
  小学三年级我被选为首任少先大队长。白天上课,晚上老师带着我们搞宣传、排节目,唱歌、跳舞。我们排演了小歌剧《兄妹开荒》《宝山参军》《儿女的故事》,小话剧《中朝兄弟亲》《不要美国货》,快板剧《打美国狼》,还有双簧《锔大缸》等。在演《中朝兄弟亲》中我和堂弟王少奇扮演父子,我有些难为情。老师劝我:“在场上你俩是父子,在场下还是兄弟,是演戏。”戏的结尾父亲负伤,儿子被敌机炸死,扮演母亲的同学抱不动儿子,我就和她搭着走进后台。这时候台下观众高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倒美帝国主义!”可见剧情震撼了众人心。
  打成“右派”
  1953年我考上了天津市第十中学,被选为学生会干部,参加了学校歌舞团。我拉二胡,金德生同学吹笛子,孙同学弹扬琴,3人民乐小合奏《梅花三弄》《彩云追月》得到了师生的满堂彩。初中毕业考试结束时,班主任程家驹老师问我想上哪所高中?我回答想去二中。可是不久,我又偷偷地报考了天津戏曲学校。当时戏校招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和乐队4个班,学员任选两种,我选的是评剧和乐队。戏校来电话催我考试的时候,程老师给回绝了。他要我上高中,考大学,并说上学费用给我搭一半,我谢绝了他的好意。后来,学校保送我上了天津师范学校。
  1956年刚开学,大八亩坨乡政府一纸书函到了天津师范学校,要我回乡工作。开始校长不放,最后征求我的意见,我思考很久,表示服从乡政府的召唤。回乡后三个工作岗位任我选:乡政府秘书、高级社会计、民办高小教师。我一未选秘书,二未当会计,只挑了教师。
  正想有所作为时寸,不料平地响起一声惊雷。1958年4月在县教联会上我被打成“右派分子”。。5月4日,我回到村里,村治保主任张元富是看着我长大的,了解我的性格,为了让我避开五类分子集训班难堪的环境,建议我去“根治海河”。而后密云水库、京唐运河、大港电厂……都有我洒下的汗水。就这样,我在农业战线“劳动改造”20年。
  文艺演出
  我在村剧团、文宣队三次参加县文艺骨干培训班,文化馆老师们到村蹲点辅导。1965年,鼓励我成立“文艺轻骑兵”,深入生产队宣传演出。1968年、1971年我们村文宣队先后两次代表宁河县参加天津地区(14个县:宁河、宝坻、武清、蓟县、静海、三河、香河、大厂、安次、文安、霸县、大城、永清、固安)、天津市农民文艺调演。参加调演的队上级要求是纯村,节目要自编、自导、自演、小型多样,喜闻乐见。县文化馆负责组织、辅导。文化馆馆长于克贞有求必应,为我们提供剧本和录音磁带,唐若鲁老师耐心地教授戏曲常识和基本动作等,演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我们村文艺队有18名队员,男演员10人:我和张殿洪、张殿岐、张俊芳、王瑞峰、王洪成、王仲田、张贺祥、杜学信、李春廷。女演员8人:崔月坤、李秀芬、张殿荣、张尔珍、张洪芳、张洪霞、张淑苹、李汝珍。参加调演的10个节目都是自创的,我编剧、张殿良谱曲歌颂计划生育的小歌剧《喜事新风》和我作词、张殿良谱曲的男女二重唱《报不尽的恩唱不完的歌》获得创作、演出奖。还有舞蹈《红军不怕远征难》,表演唱《女民兵》,歌表演《歌唱英雄吕祥璧》等,回县汇报演出深受欢迎。从此我们文艺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声在外。
  县革委会领导带领我们到清河农场、北京驻军、芦台农场、汉沽农场、八一盐场、海河工地等慰问演出。一次,慰问海河民工演出在茶淀电磁厂礼堂演两场。中午演完后我心脏病犯了,副队长张永宽领我到诊所看病。大夫打针后我心脏好多了,晚上演出也很顺利。演出结束农场派车送我们,张大夫也在欢送人群里。我向他表示感谢,他把我拉到一旁说,王同志,实话对你说吧,我给你打的是强心针,你听我一句话,这行,今后别干了!可是,我能不干吗!
  公社和大队领导带队慰问附近淮淀、乐善、傅台、张老仁、任凤等村,演出还没结束,家里传来噩耗:我的小儿子败血病夭亡,张殿良的父亲胃癌病故。原计划最后一场给乡亲们汇报演出现代京剧《沙家浜》,队长考虑到我和张殿良正在悲痛之中,决定向乡亲们解释,不演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跟张殿良商量:在外演出一个多月,回来不向乡亲们汇报演出对不住良心呐!张殿良抹着眼泪说:“听老师的。”我说:“反正一老一小已经死不复生了,多悲痛也得演。”那天晚上,演出非常成功,我们向父老乡亲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服务企业
  1978年10月,组织为我落实政策,“右派”平反,重新回到久别的校园,任村小学音乐教师兼少先队辅导员。1983年入党后,公社党委派我到东移民村蹲点,协助村党支部抓党的建设,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扩大企业规模,促进村的发展。1984年党委又给我一项特殊任务:发展企业厂长朱志营同志入党。为什么叫“特殊”呢?朱志营同志原籍静海,地主出身,高中文化。东移民村民来自全国5省9州28县,村子不大,不足100户,600余口人。在村支部的协助下我走家串户,调查访问,没有一个人说他坏话,口碑非常好。几十年来,从小到大对党没有二心,忠诚老实。担任造纸厂副厂长后,不断技术革新,企业经济效益可观,我如实向党委汇报后,书记请示县委,回复不唯成份论,重在表现。后经支部讨论,党委批准,朱志营同志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86年盛夏,县乡镇企业文艺汇演,由大八亩坨和任凤村组成任凤乡代表队,乡文化站长张明河为队长,我为艺术指导。参赛的节目有张殿良创作、民乐队演奏的《乡镇企业之歌》,我作词,张殿良谱曲男女声二重唱《唱唱咱们的女状元》,女生独唱《唱一支伤残人心中的歌》,李国友自做秫秸笛并演奏演唱的《妈妈的吻》均获创作演出奖。
  成人教育
  1980年9月公社借调我任业教干部,主管冯社长要求,1年内扫除文肓,实现基本无盲社。为此,我白天机关上班,晚上下村督导,7个村轮转,风雨无阻。在各村支部和小学的支持协助下,不到1年实现了基本无盲社。我求冯社长让我回校当教师。可冯社长说什么也不放,并上报我为公社成人教育总校长。
  1994年春,县政府召开乡镇成人教育总校长和主管乡镇长联席会,接受国家教委关于扫盲和继续教育工作的检查验收,全市三区(塘沽、汉沽、大港)四郊(东郊、西郊、南郊、北郊)五县(宁河、宝坻、武清、蓟县、静海)12个单位抽签,宁河抽上了,宁河县代表天津市接受检查验收。经讨论最后决定苗庄、任凤两个乡承担验收。主管县长、局长拍板,大力支持苗庄、任凤两个乡的工作,要求保证检查验收合格,给天津市增光。
  在验收时,县委副书记吕福玲、主管县长李振亮以及局、乡领导都到了。在乡领导汇报完整体情况后,检查组问:“‘文化普查全乡1000多名文肓,为何不到一年就实现基本无盲乡?有什么良方妙招?”我回答,没有什么良方妙招,只有一个字:干!先扫半文盲,后扫纯文盲,教师指导,学员自学,子女包教父母,邻居包教邻居。同时,我把《二十四节气》谱成歌曲,把七里海写成民谣:过去有福的生在条河两岸,受苦的长在八亩坨淮淀,穿着牛皮大绑,扛着怀镰大钐,富人吃的是鸡鸭鱼肉,穷人啃的是黄蓿大蛋,如今穷人成为主人,吃的精米白面。学员易学、易认、易写,提高了扫盲速度。基本无盲率是85%以上,经乡村共同努力,经过考试合格率达90.3%,半年多实现无盲乡。
  为了巩固扫盲成果,先后开办了业小班、业中班、各类技术班、中央农业电视学校中专班、大专班,其规模和成果档案都有记载。经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检查组验收完全合格。检查组回县后,提出一些不足和改进意见。至此,国家教委成教司长李家林宣布天津市为无盲市,检查组与我们合影留念,李家林司长还为任凤乡题词:农村成人学校的典范。
  退而不休
  1998年10月,我光荣退休,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1999年被聘七里海镇关工委主任、小学校外辅导员,与张殿良、王作娟合写了大坨小学校歌《奋进吧,少年》,七里海镇中学校歌《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义务开办了书法班、戏曲班,自编书法教材,边学边教,每年与美术教师张学生共同组织书画展;教唱评剧选段,尝试评剧进校园,排演了《花为媒》《金沙江畔》《会计姑娘》《夺印》等剧目选段,出现了“母女同台”“姐弟同桌”“老少同乐”的可喜局面。我又被选为村业余评剧团副团长,举办了两次《七里海之春》评剧演唱会。与本县的小八亩坨、大王台、潘庄农场、汉沽区桥沽、塘沽区宁车沽、北辰区刘快庄等剧团交流演出,有筱(白玉霜)、新(凤霞)、鲜(灵霞)、花(淑兰)、李(忆兰)、张(德福)、马(泰)、魏(荣元)派,还有筱俊亭、小花玉兰等行当齐全,流派纷呈。
  2005年在芦台举办大八亩坨评剧专场,老、中、青演员同台演出,轰动一时。2006年队长王恩浦创作、我改编的天津快板《洒向人间都是情》获市老年文艺大赛优秀奖。2010年由我辅导、马明平演唱《李双双》选段《我走了一洼又一洼》获宝坻评剧海选一等奖。通过参赛演出,演员队伍思想和艺术水平都有所提高。2009年七里海镇党委、政府把我们村文艺队改为海韵艺术团。
  我任镇关工委主任以来,始终没放松对少年的教育。与村小学少先队共同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我家乡”和歌咏比赛等项活动,使村小学涌现出市红星少年王璐璐,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津门童星张雨晨,大八坨小学荣获“全国中小学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特等奖。2004年我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工作者。2014年大八亩坨青年农民张友昌、王云荣夫妇无偿提供12间教室,请关工委“五老”(我和原任凤高中校长王瑞雪、原海军团政委王洪太、原村党支部书记张殿臣、原七里海镇教育工会主席张洪泽)为辅导教师,成立了大八亩坨书画站,义务辅导中小学生等等。。退而不休,老有所乐,我尽到了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少明
相关人物
王立侠
相关人物
王少堂
相关人物
王立言
相关人物
王立勋
相关人物
王少奇
相关人物
金德生
相关人物
程家驹
相关人物
张元富
相关人物
于克贞
相关人物
唐若鲁
相关人物
张殿洪
相关人物
张殿岐
相关人物
张俊芳
相关人物
王瑞峰
相关人物
王洪成
相关人物
王仲田
相关人物
张贺祥
相关人物
杜学信
相关人物
李春廷
相关人物
崔月坤
相关人物
李秀芬
相关人物
张殿荣
相关人物
张尔珍
相关人物
张洪芳
相关人物
张洪霞
相关人物
张淑苹
相关人物
李汝珍
相关人物
张殿良
相关人物
张永宽
相关人物
傅台
相关人物
张老仁
相关人物
任凤
相关人物
朱志营
相关人物
任凤村
相关人物
张明河
相关人物
李国友
相关人物
吕福玲
相关人物
李振亮
相关人物
任凤乡
相关人物
王作娟
相关人物
凤霞
相关人物
忆兰
相关人物
德福
相关人物
筱俊亭
相关人物
王恩浦
相关人物
马明平
相关人物
张雨晨
相关人物
张友昌
相关人物
王云荣
相关人物
王瑞雪
相关人物
王洪太
相关人物
张殿臣
相关人物
张洪泽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