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区图书馆
宁河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河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订婚领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图书
唯一号:
021920020230003315
颗粒名称:
订婚领证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64-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为了提高妇女的地位,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为了宣传这部新的婚姻法,区、乡的干部深入村里,组织群众学习和了解婚姻法。村里的业余评剧团也通过排演新戏的形式,以幽默滑稽的演出吸引观众,并借此表达对买卖婚姻的憎恨。
关键词:
宁河县
人物
张树忠
内容
全国解放后,国家为提高妇女的地位,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区里、乡里的干部深入到村里宣传婚姻法,村里的干部也积极配合,在村里组织群众学习婚姻法。为了配合宣传,村里的业余评剧团也排演了《刘巧儿》《小二黑结婚》《小女婿》等新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新的婚姻法。在《刘巧儿》这出新戏里扮演刘巧儿的父亲刘艳贵的演员张学礼,他滑稽、幽默的表演把刘艳贵演的惟妙惟肖,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也使人们更加痛恨买卖婚姻。
1954年开春的时候,村里的王桂林来我家给我介绍对象,是本村黄恩合的闺女,叫黄振英,那年她17岁,我虚岁20岁。听了媒人的介绍,我的父母就同意了。因为是本村的,对家庭和孩子本人都有所了解,那时村里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几个街的可以自由结组,妇女也不受解放前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男女互不见面的老礼教的束缚,在互助组干活时经常会看到。那时父亲在乡里当支书,就是现在的党支部书记(那时还没有村委会或大队这种机构,大村一个村就叫乡,几个小村组建一个乡),学习宣传过婚姻法,思想比较开放,为了不被外人说包办婚姻,父母同意后,就征求我的意见。对媒人提的对象我从心里也愿意,我当时不好意思表明,媒人王桂林见状,就说你要是愿意就点点头,要是不愿意你就摇摇头。随后王就问我,你愿意不愿意?我就不好意思地点头,媒人见了,就高兴地说瞧,他点头了,点头就是愿意啦!就这样,这门亲事就定了下来。
亲事定下来以后,父母就要求媒人去女方家,问问要多少彩礼。虽然那时反对买卖婚姻,但必要的聘礼还是不能少的。双方家长在媒人的说和下,彩礼的事儿很顺利地就商量妥了。那时也没有现在的什么换手绢、踢门坎之类的习俗。大概是男方都是有了媳妇就想结婚,彩礼的的事情刚定下来,父母就又托付媒人去女方家商量结婚的事,好在老黄家在我们村是通情达理的人家,理解我家老人的焦急心情,很爽快地答应说等秋后择个“好生”(方言,指良辰吉日)给我们成亲。
秋收前,父亲就和媒人带着我和黄振英,坐船去潘庄管理区领取结婚证。到了区里,父亲就找到了区长贾志忠,他是我们村的人,在管理区工作,领着我们到了管领取结婚证的民政助理那里,虽然有区长领着,民政助理员还是反复问我和黄振英是不是自愿结婚,在确认不是父母包办和买卖婚姻后,才给我们写了结婚证书,盖上了鲜红的大印。
知识出处
《百老话沧桑(第三集)》
本书记述了宁河县百老话沧桑,包括了堡垒户的秘密、我当生产队长、抗震救灾的回顾、粮食统购的岁月等意义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艳贵
相关人物
刘巧儿
相关人物
张学礼
相关人物
黄恩合
相关人物
黄振英
相关人物
王桂林
相关人物
贾志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河县现代产业园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