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天津市” 相关
共 177 条 6 / 12
76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中国天津杨柳青年画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杨柳青年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题材创新、市场发展、社会影响等方面。
77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位于天津静海县的独流镇,以及该地著名的特产——独流老醋。独流老醋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风味而闻名,曾获得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的银质奖。文章还提到了康熙皇帝对独流老醋的喜爱,以及老三立酱园的知名度和声誉。
78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津的会馆历史和文化遗产,特别介绍了广东会馆的建立背景、建筑风格、活动历史及其具有的历史意义。
79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徐光启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他在数学、农学、天文学等方面的贡献。
80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该文章介绍了范旭东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包括他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精盐公司、硫酸厂等企业,以及他对中国化学工业的贡献。
81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宋则久的一生经历和事业,包括他创办和经营天津工业售品总所、天津国货售品所等国货商店的经历,以及他在提倡国货、救国救民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文章还介绍了宋则久在教育、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成就和著作。
82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天津劝业场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天津租界的设立和地皮价格的上涨,以及高星桥购买地皮、兴建商场的过程,还有商场开业后的经营情况和取得的成就。
83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 | 类型: 正文
本文讲述了中国清末民初时期,山东孟家创办的“八大祥”商业品牌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经营理念,特别详细介绍了谦祥益这一分支的创建、经营方式和历史变迁。
84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金朝对运河进行了开浚和治理,包括天津河和东南河等,以保证中都的漕运需求。漕运严格管理,按指定时间将租赋送抵官府,然后运到运河码头交付。南宋对运河治理和利用也十分重视,修复了山阴故水道,开辟了海上通道,并开凿疏浚了新的区域性运河。
85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元朝依赖漕运支持大都的政治和经济需求,通过京杭大运河进行粮食物资的运输。元世祖忽必烈通过海运补充了大都的粮食供应,并在运河沿岸建立了粮仓存储粮米。在这样的支持下,大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国际都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区兴盛。马可...
86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马可·波罗是欧洲与中国友好往来的先驱,他在1275年来到中国,称苏州为像威尼斯的城市,杭州为最美丽华贵的天城。他两次到访天津,并推动了天津制盐业的发展。天津人民为了纪念他,在海河岸边开辟了马可·波罗广场和马路。
87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天津的发祥地是三岔口,元朝时期设置了海津镇。天津因漕运而兴起,逐渐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商港和转运中心。清朝时期,天津的工商业和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同时还是近代化海军和新式陆军的基地。
88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三岔河口是天津市区最早的居民聚落点和经济文化发祥地,唐宋时期是海河、南运河、北运河的交汇处,元代成为漕运的转运重地。明朝时期,天津因燕王朱棣在此渡河南下而命名,并在三岔河口西岸筑城设卫。然而,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取代了中国古建筑,...
89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渤海之滨,丰富的河鲜、海鲜为餐饮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天津餐饮业融合了各大菜系的特点,形成了多样化的饮食文化。码头餐饮、中高档饭庄、宫廷菜、公馆菜以及西式餐饮等不同类型的餐饮文化在天津都得到了发展。
90
知识出处: 大运河史话卷二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天津古刹大悲院是天津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寺院之一,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大悲院曾是佛教信徒朝拜的胜地,现在也是中国佛教协会天津分会所在地,举办过多次重大的佛事活动。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