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1802条
基础文献
2条
析出资源
1383条
图表
164条
人物
19条
事件
62条
地名
48条
专题
109条
作品
1条
实物
14条
知识出处
全部
商河县志
商河乡村志
检索条件
与 “商河县” 相关
共 1802 条
119
/
121
1771
炉底馃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又称龙桑寺大馃子,是商河的传统名吃,历史悠久,颇负盛名。因它呈圆形,直径25~35厘米,至少有6根腿,多者达10根腿,其形状如同农村烧火做饭用的炉箅子,故此而名。据传炉底馃子起源于清朝中期的商河城东龙桑寺,与传统名吃——糖酥火烧齐名,因此,...
1772
老豆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商河人民有做豆腐和食用豆制品的传统习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把豆腐当作过年过节、招待亲友的重要食品了。紧靠县城的豆腐店村和贾家村,世代经营豆腐,技术高超、远近驰名。做老豆腐需将豆子经过浸泡、凉晒、脱皮、磨汁、过筛、熬浆、点卤等工序。当熬浆...
1773
熏枣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商河熏枣也叫黑枣,又叫乌枣。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被誉为名贵补品。是人们用来招待亲朋馈赠好友之佳品。
商河县
东南部的白桥、郑路、孙集、杨庄铺等乡镇,盛产各类优质枣,当地群众的传统熏枣习惯和精细的制作技术,早在几百年前就享有盛誉,每年有几十万...
1774
商河县
民国时期田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1775
商河县
民国时期税捐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税捐是以正式税种为基础的各种附加税,是民国时期的特殊产物。虽不是正税,但名目和数量繁多。1927年前后附捐甚至超过正税(田赋与丁银)的数倍,达30万元,具体情况是:丁银1两折正税洋2.2元(其中国家税1.8元,省地方税0.4元),教育附捐洋...
1776
商河县
明时期契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征收契税以六成为定例,有时减半。1919年(民国8年)收契税1493元,纸价467元,册费93元。1923年契税5907元,纸价1281元,册费256元,验契费32元,附捐2562吊。1926年契税6012元,纸价768元,册费164元,验...
1777
商河县
明时期集场课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民国初,全县有集场31处,其课程税承袭清末征收的数量,每年征银40两2钱。从1916年(民国5年)定为五年编审一次集场,同时改征银洋,分为帖费与课程两项。帖费在编审领帖时征收,课程分年征收。是年编审集场66处,帖费共洋6491元,课程共洋2...
1778
商河县
明时期烟酒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县内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始征烟酒税,每年征收数额不等。民国时期,每年征收烟酒税在13000元左右。其中1919年(民国8年)每月烟酒税纳洋1244.55元,全年共洋14934.6元;1933年全县酒商42家,每月纳洋985.6元,...
1779
商河县
明时期印花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商河县
从1912年(民国元年)3月征收印花税。1914年6月开始由商会、四乡各里地保和各集场经纪派销。1933年每月收洋800元。1934年改由邮局推销
1780
商河县
明时期屠宰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商河县
自1917年(民国6年)始征屠宰税,每年进行一次招商承办,数额增减不定。1917年正税洋700元;1918年正税洋880元,附捐洋120元;1919~1925年,正税洋均为1000元,附捐洋在150~200元间;1926~1930年,...
1781
商河县
明时期油榨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商河县
于1915年(民国4年)始征油榨税,按斤抽税,每年按乙、丙、丁三等进行两次征收。1918年(民国7年)全县有油坊47家,全年收正税洋439元,附捐洋131.7元。1926年油坊减少到34家,正税洋减少到410元,附捐洋为123元。自1...
1782
商河县
明时期牲畜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商河县
从1917年(民国6年)开征牲畜税,每年招商承办,年度期满后另行招包,开始每年征收大洋2000元,最高年份7500元,另外还随征各项附捐。1918~1922年,正税洋从2000元增至2600元,1923年为3120元,1929年为47...
1783
商河县
建国后农业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建国后农业税仍执行折中亩的办法计算征收,主要是征收实物,但每人扣除的免征点由土地亩数改为原粮标准额。1952年秋,遵照政务院规定的“种多少田地,打多少粮食,依率计征,依法减免,增产不增税”的政策,进行查田定产,核定全县计税土地亩数,按亩征税...
1784
商河县
建国后工商各税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数据统计
从1950年开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征收工商各税。1950~1990年期间,工商各税的税收制度和税种几经变化,但税收数量一直比较稳定。40年工商各税共收入12105.8万元,年均302.65万元,其中1950年收入44万元,是最低的年份,199...
1785
伊斯兰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商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商河县
信奉伊斯兰教者皆为回民。明初回民迁居商河,清代回族人口增多。至1936年(民国25年)全县回民3456人,分别居住在第六区三官乡的广王庄、杨香庄,孙庵乡的孙家;第七区张坊乡的白家集、尹家坊;第九区平安乡的买虎站南街,信妥乡的棘城西街。...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