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商河县” 相关
共 197 条 3 / 14
31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关口寺第八高的变迁的情况。其中包括寺庙的介绍、学校班级等。
32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立第四高级小学概况。其中包括建校的历史背景、教、职、员、工情况、部分学生情况、学生食宿等。
33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1927年后,商河县的初级教育开始了较大的发展,在北伐革命的影响之下,龙桑寺内的神像被砸,香火停止,寺内的主持和尚——如森,被赶回惠民县西三铺老家。之后,由县政府批准,在寺内庙宇旧址上,建起了商河县立第四高级小学,正式成立于民国十八年。后来...
34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建校后,校长由县长直接委任,教、职、员、工由校长聘任,其中教师10名,高级8人,初级2人。并建有图书室、览阅室,各项书籍612本,杂志7份,日报2分。并购有部分标本仪器。第二任:刘光坦 燕家乡刘庵村人,清末廪生,民国18年任,22年复任。第...
35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龙桑寺县立第四高级小学,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在这期间,培养了不少有识之士,特别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多数同学参加过抗日救亡活动,以至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党的领导干部,如:。苏云峰(字连田),龙桑寺镇苏村人,原一班的学生,后加入中...
36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当是,除临近村的学生外,其他都食宿在学校。住校生不分大小,吃多吃少,按平均带粗粮、面子、萝卜、咸菜,统一开饭。每名住校生拿部分钱作为油、盐菜金,由学生选出伙食委员会负责检查、管理,并定时向学生公布帐目。1938年,当地被日寇占领,龙桑寺县立...
37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立第七完全小学的建立的情况。其中包括学校的建立、学校教师、学校宿舍、学校解散等。
38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我所了解的商河县立模范初级小学情况点滴的情况。其中包括小学的建立、小学校舍、小学老师等。
39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实验小学的情况。其中包括学校建立、学校教师、学校发展、学校器材等。
40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解放前,张坊乡曾隶属商河县第七区和德平县第六区管辖。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区内仅有南张村、王洪九村、小姜家村、夏坡村等几处私塾,而且都是私人开办。教书先生多由有钱人家聘请,或是办学人本身比较开明并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学生大多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据...
41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1950年,即建国后的第一个春天,该乡小学在人民政府教育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了调整布局,实行大村自办,小村联办,基本上实现了学生就近入学。虽然还是学董负责,但已有中心学校,并实行校长负责制。1953年,全乡学校达30多处,学生人数近千名,...
42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战线拨乱返正,人民办学的热情进一步高涨,教育质量稳步上升,小学生巩固率达98%,升级率95%,中学升学率30%。1982年全乡中学生800人,小学生2200人,1992年因各中心小学联中班撤消,中学生集中到乡中学、...
43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教师进修学校简介。其中包括学业规模、学校教育、历任校长、专职党支部书记等。
44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县第一中学简介。其中包括学校发展、学校教育、学校教室、学校师资等。
45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商河实验中学逐步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的情况。其中包括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