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伊犁地区” 相关
共 71 条 4 / 5
46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建场初期,各类商品由工商股采购员采购,1960年,商店赵三太任采购员,常去霍城县商业局进货。1961年,商店派安同信常驻伊犁办事处,从农四师商业处和伊犁州、伊犁地区商业局采购商品;是年起,商店还常派刘文斌在乌鲁木齐市采购商品。19...
47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 类型: 正文
1958年6月,成立中国共产党清水河农场委员会,隶属中共农四师委员会。
48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 类型: 正文
成立于1965年,当年11月1日正式开展团农业地面气象观测预报工作,为团农牧业生产提供气象信息。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干扰破坏,气象预报工作一度中断,无完整气象资料。自80年代起,气象预报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积累了较完...
49
知识出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五团志 | 类型: 正文
1.修造厂工人自行制作的马鞍型车床,解决了加工大型配件难的问题,不仅解决全团的需要,而且在霍城地区,也是首创。
50
知识出处: 博乐市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5年底,本市财政按单位会计管理,收入全部上交,支出报伊犁地区核销。1956年实行预算,主要税收上缴,本市仅有零星收入,支出由上级拨付。1970年收入全部留县使用。1972年实行“定收定支、多余上交、差额补助、超收分...
51
知识出处: 克拉玛依市志 | 类型: 正文
1961年以前,克拉玛依市居民用粮由塔城面粉厂协助供应。1962年,因塔城面粉厂超负荷生产,无力再给克拉玛依市代加工面粉,只好从塔城地区、伊犁地区调人原粮,拉到车排子、乌苏等地加工,同时筹建克拉玛依市面粉厂。1971年,建独山子面粉厂。
52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新疆图志》载,拜城县驿道有东经库车而通玉古尔(轮台),西经温宿而至喀什的古丝绸之路通道,另有一条是“由伊犁南经冰岭至阿克苏,为承平时换防官兵之往来要路”,此道“自汉唐以来为南北往来孔道”,是南北疆交通捷径。经赛里木所属阿勒吞阔什(今属黑...
53
知识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 类型: 正文
自治州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伊犁河、额敏河、额尔齐斯河、奎屯河等河谷平原和天山、塔尔巴合山、阿尔泰山的山前平原一带,现有耕地一千一百万亩。其中伊犁地区占四百九十万亩,是新疆的主要粮油基地之一。
54
知识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 类型: 正文
自治州资源丰富,有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但是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一九四九年,伊、塔、阿三区只有十个厂矿,大都是设备简陋和用手工操作的小型企业,加上手工业,职工总数还不到一万人,年产值只有八百三十一万元(按一九五七年不变价格计算),仅占工农业总产...
55
知识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 类型: 正文
自治州境内的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早在公元八七〇年到九五〇年,康居的钦察部落中就出现了著名的哲学家、音乐家和文学家穆哈默德·法拉比,他著的《伟大音乐之书》是一部取材于东方音乐的很有研究价值的著作。公元十世纪,...
56
知识出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概况 | 类型: 正文
解放以后,自治州相继建立了各级体委,培养了大批各民族体育干部,在自治州首府伊宁市修建了一座能容纳千余人的体育馆;在全州各地修建了练习馆、田径场、射箭厅以及灯光球场等体育设施,增设了大量体育器材和设备,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组建了州、地、...
57
知识出处: 从湘赣苏区到伊犁河谷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征尘录 | 类型: 正文
1951年8、9月间,北疆伊犁地区局势不稳,社会动荡,巩留、新源一带匪患猖獗。盘踞在巩留县莫合尔一带山区的匪首马立克阿吉勾结另一匪首阿胡他吉聚集匪徒300余人,于10月27日在巩留县吉林格朗村发动武装叛乱,绑架该村农会主任,裹胁哈族群众千余...
58
知识出处: 从湘赣苏区到伊犁河谷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二团征尘录 | 类型: 正文
五军十五师成立之后,所辖3个团分别驻防于巩留、特克斯、昭苏、新源、巩哈(现尼勒克县)等伊犁地区东五县境内,维护地方社会治安,进行农业生产。为了使部队能够更好地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十五师奉新疆军区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指示,与伊犁地区专员公署专员贾...
59
知识出处: 兵团屯垦戍边知识读本 | 类型: 正文
清朝虽然在1679年平定了噶尔丹叛乱,但准噶尔部尚未完全臣服于清廷,且给清朝驻新疆军队造成很大的威胁。为了防备准噶尔军队的攻击,保障驻新疆军队的粮草,1716年,康熙决定在哈密、巴里坤和木垒等地实行屯田,自此揭开了清朝在新疆屯田的序幕。
60
知识出处: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志(中) | 类型: 正文
后晋天福四年(939),高居海使于阗,自沙州西,渡陷河(即车尔臣河),至绀州,今和田地区策勒县的坎城。并在大屯城受到仲云所遣宰相4人、都督37人的款待。据《元史》记载,元至元十九年(1282)九月,“别速带请于罗卜,阇里辉立驿,从之。”元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