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临洮县” 相关
共 3161 条 26 / 211
376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 类型: 正文
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临洮县举人人物传略。
377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 类型: 正文
主要介绍了清朝时期临洮县武官人物传略。
378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 类型: 正文
帝王26人、宰相19人、将军144人、郡守39人、剌史71人、知府知州28人、功勋66人、进士25人、举人179人、武官59人,艺林人物138人。总计794人(次)。
37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卷期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
380
概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地处东经103。29'至104。19',北纬35。03’42"至35。56’46"之间,在陇西盆地的西缘,青藏高原的)东边。东向越山穿谷达渭源、陇西境;西向渡河过岭,接康乐、临夏:南向翻山绕壑,至漳、岷界:北向跨梁渡关,抵兰州市。境内四...
38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编主要记述了临洮县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夏、商、西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大事记。
38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位于丝绸古道。为秦汉以来,陇右汉族经济、文化与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之一。县境行政区域,明清以前,无详确资料可考。明清以后,已数经变迁。卷中首列位置疆域,以确定县境的空间位置;其次,从境内早期文化遗址。述及建置沿革历史...
38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位于丝绸古道。为秦汉以来,陇右汉族经济、文化与各兄弟民族互相接触、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区之一。县境行政区域,明清以前,无详确资料可考。明清以后,已数经变迁。卷中首列位置疆域,以确定县境的空间位置;其次,从境内早期文化遗址。述及建置沿革历史...
38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区西部。南以南屏山、石板沟与渭源县相接,东以胡麻岭与定西县接壤。北以马啣山、巴米山与兰州市、永靖县相接,西以洮河、卧龙山、西坪北、五朝山、山神梁、阿姑山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山水相依、和睦为邻。面积2867平方公里。
38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区西部。南以南屏山、石板沟与渭源县相接,东以胡麻岭与定西县接壤。北以马啣山、巴米山与兰州市、永靖县相接,西以洮河、卧龙山、西坪北、五朝山、山神梁、阿姑山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山水相依、和睦为邻。面积2867平方公里。
38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深居内陆,四界多以山、河、沟为标志。南界全部与渭源县为邻,由洮河起.沿渭源秋池湾北侧山沟中心东行,经尖岩、杨家尖山,均以分水岭为界。由杨家尖山转向北行,沿酸刺沟北行3华里折而向东1.5华里后,又北行西绕渭源县的麦地沟,沿山脊至临洮斜套...
38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历史悠久,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址,六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洮河下游进行了多次考察,为临洮地区的早期文化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考证资料。
38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体制改革后,临洮县现辖34个乡、1个镇,368个行政村、2679个合作社;9个居民委员会,2964个自然村。行政村比原来大队数增加2个。
38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秦献公元年设置狄道县。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置陇西郡于狄道。历魏、晋、隋、唐、元、明、清诸代以来,狄道长期为郡县治所。战国及秦、汉古城的确切位置,缺乏文献记载。建国以来,地方学者,依据传说,地貌特征,及地下出土砖瓦等文物遗存,初...
39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城东靠岳麓山,西临洗河,地势平坦,气候湿润,海拔1885米,年降雨量500毫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是临洮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洮阳镇为临洮人民政府所在地,位于临洗县境中心,距兰州市100公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