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1386 条 3741 / 4093
56101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朝乾隆年间,建昌府岳口伏牛乡出一个用针如神、远近闻名的民间针灸师。不少服药无效的疑难杂症,他只用几根“干针”(即银针),一“刺”就好。这人就是被人们尊称为“赛神仙”的邓生。 邓生出生在伏牛一个种田世家。他从小就有一个想法:长大要做一番事业...
56102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建昌府有一位医术高超,名扬赣闽两省的中医师黄六峰先生。至今在黄六峰先生的家乡南城县还流传着他点香治病的故事。 光绪九年的一天,建昌知府衙门里面传出了阵阵哭声。黄六峰先生正好出诊回来路过府衙门口。听见哭声,他忙叫轿夫停...
56103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从前,益端王就藩建昌府时,保驾文有张状元,武有易将军。启程那天,护卫校勇,旌旗招展,车马官船浩浩荡荡,直向南城进发,好不威风。 一天,官船行至南城的廖化潭一带,只见两岸陡壁悬岩逼近港面。山上树木遮天盖地,狼嗥猿啼,阴森可怕。隘口江面狭窄,水...
56104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曾国藩部下有员大将,叫做鲍超,这个人虽然斗大的字认不了一谷箩,却还有点鬼聪明。 公元1860年,鲍超带兵南下,住在上唐东湖村。第二天天不亮,一个长官慌慌张张跑到鲍超房门口,“咚咚咚”捶了几下房门喊:“报告将军,我们被太平军包围了!” 鲍超一...
56105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南城县浔溪乡太平坪村,土地革命时期是金南特区第三分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这里至今仍流传着一个“麻布袋装狗”的革命斗争故事。 1933年,在中共闽赣省委和邵式平同志的领导下,金(溪)南(城)两县的工农土地革命风起云涌,就在金南特区第三分区苏维埃...
56106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北宋初年,南城县出了一位名人,他是北宋时一位官至副宰相的高官,同时又是一位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他名叫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他自幼聪明,勤奋好学,13岁时就写出了一万多字的《皇纲论》而名噪一时,为东南士人所赏识。南唐后主李煜闻...
56107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云市村位于南城西南方,傍山而建。该村原为圩镇,有近三里长的曲折小街,一色石板铺地,但尤有特色的是村四周处处是窑岭,遍地瓷瓦片,偶而开渠过窑岭,挖至人深,仍然不见泥土,可见当年烧窑之盛。 据碑文记载,云市窑起于唐,盛于宋,亦衰于宋,时间不算很...
56108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麻姑山上有座古朴幽雅的麻姑庙。庙旁边有个井口大小被泥沙淤塞了的山洞。传说还没有修建麻姑庙的时候,这山洞深不见底,唐代天师邓紫阳曾在洞中炼丹修道。后来,人们就把这山洞叫做天师井。 以前山上没有庙,上山朝拜麻姑娘娘的善男信女跪在天师井旁边烧香合...
56109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麻姑山上有一个鼓起的山包,人们都称它为贞洁墓。关于贞洁墓的由来,在麻姑山一带至今还可听到一个优美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善良、能干的姑娘,很小的时侯,父母双亡,只好到一户豪富人家做了丫环。随着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丫环也越长越丰满,比刚...
56110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很久以前,麻姑山上有一巨大石壁。石壁好陡,笔直笔直的,好似刀劈过一般。每年六月六这一天,阳光一照,石壁就象金山一样,放射出一绺一绺金光,光彩夺目,人们都非常惊奇,但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一天,一群放牛的伢崽(小孩)在石壁下捉迷藏。有个最...
56111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麻姑山龙门桥下有一个深潭,名叫“龙潭”又叫观音潭。传说当年观音娘娘巡游路过建昌,她看中了麻姑山的山水好景,就留住在潭上方的“水帘洞”里,普渡众生。 这潭的潭水深不见底,到底有几深?有好事的后生崽子称了四两铜丝,下面吊个铜锤,丢进潭中,竟然探...
56112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麻姑山腰“玉练双飞”与“观瀑亭”之间的陡坡上,有块一截为二的大青石。传说是当年紫阳真人试剑时劈断的,后人叫他“试剑石”。 传说紫阳真人是麻姑山人,很早就离家在外出教。有一年,紫阳真人不知为了什么事,同安徽的凤阳婆子争斗起来,因争斗失利他才回...
56113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南城盱江河边有座从姑山,相传山下曾住过一户农民黄老元。黄老元只有一个女儿,叫从姑。从姑从小就爱劳动,田里的事几乎样样都会。就在这年,禾苗快要抽穗的时候,老天不下雨,禾苗全枯黄了。灯要油点,人要饭撑,草根树皮哪能充饥,从姑的娘就这样活活饿死了...
56114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南城从姑山有座天柱峰。天柱峰下有两个洞,一个是油洞,一个是米洞。传说洞很神奇,天天流出油和米。数量不多不少,恰恰够从姑山上庙里的和尚食用。 庙里有个贪心和尚,名叫法痴。法痴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心贪手长,心想,这洞里不知藏了多少粮油,年年吃,...
56115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 类型: 民俗文化
邓茂七放鸭母 邓茂七十五岁时在家乡杀死恶霸,逃到沙县,给一个地主放鸭母。这个地主很刻薄,佃户种他的田,不但田租定得很高,逢年过节还要送鸡鸭等礼品给他。邓茂七看在眼里,气在心里,但表面上不动声色,每天早早地赶着鸭子下田,晚上很迟才收工。 那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