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炷清香解沉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76
专题名称: 三炷清香解沉疴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295.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初年,建昌府有一位医术高超,名扬赣闽两省的中医师黄六峰先生。至今在黄六峰先生的家乡南城县还流传着他点香治病的故事。 光绪九年的一天,建昌知府衙门里面传出了阵阵哭声。黄六峰先生正好出诊回来路过府衙门口。听见哭声,他忙叫轿夫停轿,上前打听里面出了什么事。 衙役告诉他说:“知府大人的三公子突然得急病死了”。 六峰先生忙问:“死去多久?” 衙役答:“约两餐饭功夫。” 六峰先生急忙下轿向衙门里面走去。到了内宅,三公子的“尸首”已放在厅堂。六峰先生来到“尸首”旁边,掀开遮尸布仔细打量,只见三公子腹部隆起,面色死灰。他拱手对知府说:“请问知府大人,令郎何病亡故?” 知府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回答说:“午饭后不久,他突然腹部疼痛,四肢冰凉,医生还没请到,他就气绝身亡。我们也不知是何缘故”。 六峰先生摸了摸三公子双脉,切了切人迎、趺阳,按了按肚子,问道:“令郎中午吃了什么东西?” 知府回答说:“香菰、明笋和鲍鱼。” 六峰先生微微一笑,说:“大人放心,令郎尚可药救。” 知府一听,又惊又喜,拱手向六峰先生作揖,说道:“六峰先生如能救活三公子,老夫我永世不忘。” 六峰先生令府内家人点燃三炷线香,取出干针(银针)在三公子身上扎了六针。又从药箱内拿出一瓶药液,轻搽在三公子腹部。三炷香过后,早已“绝气”的三公子鼻子里有了气息,脸色也从“死灰”转为“淡青”,嘴唇开始发红。六峰先生又提笔开了四味中药。府内家人很快将药撮齐、煎好,灌入三公子口内。两个时辰后,三公子排出大量奇臭稀便,登时病情好转大半,连服两贴后,病便全好了。 几天后,知府带上厚礼和亲笔书写的匾额到六峰先生医馆酬谢,匾额上的题词是:三炷清香,香过沉疴顿解;四味妙药,药到恶候冰释。(黄任华)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