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60030条
基础文献
250条
析出资源
12603条
图表
2540条
人物
23387条
机构
2718条
事件
11214条
地名
956条
专题
1947条
作品
3847条
实物
568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60030 条 3642 / 4002
54616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烧酒店、榨油坊属于工业,解放前工业很少,只有个体小手工业。烧酒、榨油也属于商业性质。20年代以前,沂城有12家烧酒店,兼营榨油,出品都是当地销。后来近城农村也有烧锅。如城东后坡(当时属莒县),城南十里铺,城西葛子铺,城西北前善町、武家洼,城...
54617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沂城旅店很多,宋朝朱富就在西门外前小河开店(见水浒传)。后来茶庵街、北关街、南关街等都有,有的兼营饭馆。详情见《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五辑》张希周作《漫话沂水老客店》。
54618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沂水城食品除点心类由杂货店自制出售外,食品店包括饭馆、馍馍房、包子铺等。馍馍除一般四个头一斤(老称)外,还有六个头一斤的,个头高、面质硬,俗称“高装子馍馍”。价目比四个头的贵,与大饼同价,大都供沂城各商号食用。还有大饼、火烧、烧饼、油条等食...
5461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沂城除店铺商号和小摊小贩外,还有些沿街叫卖商。 1.布商:用独脚木轮手推小车推着布沿街叫卖,有粗布、细布、各色花布,有的还卖绸缎等丝织品。用一个两面蒙皮的小鼓,有脸盆大小,用两根细绳拴两个铜扣在两边,有个摇把,摇动铜扣敲鼓,叫“唤头”,俗称...
54620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用独脚木轮手推小车推着布沿街叫卖,有粗布、细布、各色花布,有的还卖绸缎等丝织品。用一个两面蒙皮的小鼓,有脸盆大小,用两根细绳拴两个铜扣在两边,有个摇把,摇动铜扣敲鼓,叫“唤头”,俗称“货郎鼓”,人们叫卖布人“货郎”。农村“货郎”大都肩挑布匹...
54621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所卖物品有花边、手饰、五色花线、鞋面布、缝衣针、顶针、各色颜料、儿童玩具等。“唤头”是同小碗口大小的一面小鼓一个小铜锣,缚在一个铁框上,小鼓小锣各拴上敲打的纽扣,手摇把一摇,小鼓小锣同时敲响,走街串巷兜售;没有“唤头”的就口喊:“拿头发来换...
54622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清末民初,在沂水城卖糖葫芦的大都是来自临沂、郯城一带的农民。每年秋收后,他们结夥来沂城租房屋住,有的自做自卖,有的三、五人一伙,有在家做的,有出外卖的。他们做的糖葫芦,俗称“糖饯”或“糖粘”,比当地做的好吃,用大山楂,俗称“石榴",投去核,...
54623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卖蒸包以回民居多。回民妇女做了蒸包,叫十几岁的小孩(有男有女),用升箢子挎着,盖上小棉被保温,用一个小四鼻子罐盛辣椒酱当佐料;另外用一方形小木板,上画一个茶壶,挂在箢子旁,表明是回民蒸包,荤馅是牛羊肉,素馅是豆腐、粉条;不帶木牌茶壶的是汉族...
54624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其他
是用糯米或黍子米做的,用芦苇叶包,他们包的粽子除三个角外,中间还鼓起一个角,共计四个角,煮熟后放在盆里,盆下有木炭火保温,挑着沿街卖。有买的则剥开放在瓷盘里,撒上白糖供人吃。 此外还有夏天卖凉粉,冬天卖粥的。凉粉是用麦粉或荞麦粉做成糊,冷却...
54625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美食
凉粉是用麦粉或荞麦粉做成糊,冷却后,切成条,舀上凉开水加蒜泥、醋、香油等佐料;粥是用麦粉做成糊,舀了碗里,撒上煮熟的咸黄豆;若加上爬豆、粉条、豆腐皮,稍加点盐做的叫“油粉”,佐料不用咸豆,用炒熟的花生油和葱丝。
54626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美食
当时沂城只有两家会做的,不外传,二斤黄豆能做100碗豆腐脑,用铁匙舀在碗里,加上酱油、葱丝、香油、芫荽梗等佐料。做豆腐脑用黄豆磨成糊,过滤后将豆腐汁烧熟,舀在小瓮里用石膏点,点成后连小瓮挑着沿街卖,行走得轻步慢行,不让瓮里的豆腐脑活动,若活...
54627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传说、奇闻
抗日战争前,沂水城北门(在现中心医院南、卧龙旅社楼以东、电影公司大门以西处)外,即现在的沂水中心医院一带,是一片青杨树林子,往北道到小沂河(从前叫教场河),南北大道贯穿树林中。树林的西北角(即现在的中心院西北角处)是自清朝至北伐前,县衙处决...
54628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传说、奇闻
刘小杰是清末沂水县垛庄(现属蒙阴县)的大地主。据说他家是后汉光武帝的后代,家中房舍占了垛庄的半个庄。 清朝,每逢省府向沂州府(临沂)派考秀才的主考官,都是由济南走蒙阴,路过垛庄在刘家住宿,主考官无论带多少随从卫队,在刘家都是每人住一间房,足...
5462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传说、奇闻
祝二慢,传者轶其名,二慢是其绰号,沂水县黄山铺乡朱陈村人,是清末沂水的讼棍。他的一些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 (1)调戏刘姓大地主家小姐。茶庵街西边有个万人坑,抗战前每年正月十五日在此演戏酬神。演戏时,刘姓大地主的小姐、太太们坐着二把手布棚车...
54630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十辑 | 类型: 传说、奇闻
和尚林子地址在沂水城外城南门外,茶庵街西边,万人坑北面。林中每坟顶上一块大石头,直径有一米半,厚约半米,有园形、方形、六角形。 据传沂水城的庙宇,除文庙不是香火庙,没有和尚道士外,其他如城隍庙(在公安局东部)、关帝庙(在县府西北角城墙上)、...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