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50 条 56 / 670
82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为加强环境卫生,在城镇经常开展清除垃圾、疏通阴沟、维修厕所、清扫街道、处理污水等工作,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四大节日前,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洮阳镇的清道工,由2人增至5人,购置汽车一辆,负责垃圾搬运,对城关地区厕所,进行了规划,新建公共厕...
82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在农村经常宣传卫生常识,农村面貌逐渐改变。1977年开展以"两管"、"五改"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改建密封式厕所,楼式厕所,农村粪便多数实行改温堆肥。饮水卫生,大为改变,建成密闭泉、引流管,全县改泉640个。
82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县工矿企业坚持安全生产、技术改革与群众健康相结合。防疫站开展卫生监测,使工矿卫生得到初步改善。到1981年底,全县共有厂矿7个,其中,受粉尘危害的6个,有职工2405人,占接毒工人的34.7%。受噪音影响的单位5个,受害职工330个,占...
82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1年底,全县有完全中学16所,较大乡(镇)中学9所,设立医务室,配备医务人员,负责学校防病治病,卫生宣传。县防疫站在卫生股设专业人员1名,对学校卫生初步开展监测管理工作。1981年对34%的在校中学生建立了健康档案,(占中学生总数的5...
83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三十多年来,食品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初期采样监测,设备简陋,专业人员少,仅以感观标准作依据,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由细菌卫生学检验,发展到多项目的检验工作,贯彻"五四制"后,对食品加工、搬运、储藏、出售等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831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三十多年来,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积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方针,使天花、霍乱、鼠疫等甲类传染病已绝迹,白喉、斑疹伤寒、回归热等严重传染病也基本消灭,麻疹、小儿麻痹症、流脑等传染病逐年下降,地方病也逐渐得到控制或消灭。
832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2年,建立县、乡、村三级防治网,依靠基层医疗单位和赤脚医生,加强对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在国家法定的25种传染病中,全县有11种传染病。
833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地方病主要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布氏菌病、氟病、麻疯病。1970年,成立县委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制定防治措施,对全县进行全面调查,进行资料分析,建立病人档案,做了疗效对比观察。
834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3年,成立县妇幼保健站,全县12个区成立接生站。1957年,全县新训和复训接生员877名,保健员285名,保姆521人。成立托儿所352个,基本上达到了区有保健站,乡有接生站,行政村有接生组,自然村有接生员。发放22套接生工具,建立汇...
835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法接生根据各乡不同情况,全县对34个乡划分4个标准,达到100%的11个乡,达到95%及90%的各6个乡,达到80%的11个乡。
836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6年后,开始重视幼儿保健工作,开展了以防病、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各类预防接种工作。传染病、近视眼和脊椎弯曲等发病率明显下降。
837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临洮体育事业不断发展。1982年,临洮荣列为全国十九个"田径之乡"之一。
838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临洮自清代以来,民间武术活动即有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学校体育活动较普及。每个学年,各中、小学都要进行田径或球类比赛。节假日,校际之间的各种球类比赛及校内班级之间的比赛,也很活跃。1947年5月,九区运动会在临洮东教场举行。
839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成立临洮县体委,与县文卫科合署办公。1973年从文教局分出,单独办公,配副主任1人,工作人员3人。1983年工作人员增加到5人。1974年县业余体校成立,有工作人员6人,并建成西门外运动场。1980年,成立重点培训班,每年招收3...
840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4年,成立县体委,与县文卫科合署办公。1973年从文教局分出,单独办公,配副主任1人,工作人员3人。1983年工作人员增加到5人。1974年县业余体校成立,有工作人员6人,并建成西门外运动场。1980年,成立重点培训班,每年招收30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