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237 / 2677
3541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西湄宫原名西清宫,俗称西街大庙。位于西直街西端,古称塔街。祀保生大帝,为白礁分宫。因宫址处于三湘江与西门河回绕交错的地带,东南有龙文山与虎文山为屏,西北同紫芝山与保福隆寿诸山相傍。松峰竹林、云低石奇,故初名西清宫,祀真人吴夲。宫前有塔故名塔...
354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斗拱亦称斗科、铺作。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木构件。为古建筑柱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由斗、拱、昂、翘等部件组成。其功用为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并将其重量渐次转移到柱与枋之上。斗拱由方形的斗,略似弓形的拱,与拱形相似并成正角的翘以及断面为长方形的...
3543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清凉宫,亦称田寮庵,址在天宝镇田寮村大厝社,始建时间不详。据传,明洪武二十二年,戴姓祖先戴太运、戴明著定居于田寮村。又据《泉州府志》、《漳州府志》记载,明永乐年间,田寮村多灾多难,百姓也多患疾病。民间传说保生大帝是个神医,能治百病,当时村民...
354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上街妈祖庙位于芗城区西桥办事处南星村上街社,古称“田仔墘”。相传上街妈祖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原庙址在社口桥仔头南侧,庙坐南向北,规模较小,东靠诗墩港,北临上圳水利,南有大庙塘,祀海神天上圣母(妈祖)。清嘉庆二十四年,妈祖庙由社口移建社中今...
3545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新桥威惠庙,俗称“新桥大庙”,址在新桥办事处新桥居委会辖区,原解放路239号。据史料记载,清顺治五年六月,雷震文昌阁,七年又有三次大地震,使文昌阁倾圮。清康熙三十七年重建文昌阁,时文昌阁与新桥大庙已是漳州文人的文会和诗钟会的场所。现遗存在庙...
3546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面阔中国古代宫殿、庙宇的建筑,其屋内正面距离(长度)以相邻檐柱与檐柱间的距离计算。多檐柱连为一体的总和称通面阔,有时简称为面阔。如“面阔3间”、“面阔5间”、“面阔9间”等。
3547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姜太爷庙位于芗城区原厦门路152号,现为新华南路威镇阁南侧。该庙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原址在漳州城内澄清桥上,初名遗爱祠,后改称姜公祠,民间尊称其为姜太爷庙。后因桥圯,庙迁建于城南大路顶。庙内主祀明成化十五年至二十一年漳州知府姜谅。他在职时清...
3548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进深中国古代宫殿、庙宇的建筑,其屋内前后距离(长度)以前后柱间计算。前后多柱连为一体的称通进深,有时亦称为进深。如“进深3间”、“进深5间”等。
3549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姜公祠碑记》原嵌于庙中天井石墙壁内。石碑高六尺,宽三尺。广东参政、山西督学按察副史,邑人白石林魁撰文为记。《龙溪县正堂示禁碑》碑立于庙中天井墙壁,碑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许,该碑被火烧成碎块。《重修姜公祠碑记》历工重修碑记三方,均遭破坏,现仅...
3550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慈德宫在芝山镇院内自然村,其前身为寺院,号“法真禅院”,以地处西郊简称“西院”。现嵌于庙墙的碑文载:“法真禅院在城西三馀里,稽府志乃绍卿塔院,旧名浮龟峰,肇基于五代。”绍卿禅师俗姓陈,泉州人,唐末至五代时期漳州隆寿院的一位高僧,曾拜于唐朝禅...
3551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法真禅院在城西三馀里,背山面河,水接龙江,波连虎渡。与紫芝、万松、隆寿相摩扶,固漳之一大观也!稽府志乃绍卿禅师塔院,旧名浮龟峰。肇基于五代;有元至大僧无则重建,元季厄于兵火;永乐间僧南极重兴,天顺、成化年间又为飓风所坏,僧盛庵、文庵继建鼎创...
3552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正文
明万历《漳州府志》云:“漳州古称佛国,自唐以至元,境内寺院至六百余所”。现根据清乾隆《龙溪县志》,光绪《漳州府志》和民国翁国梁《漳州史迹》等文献所载,将已废著名寺院,补录于下表。
3553
后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后记
3554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出版说明
3555
封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 类型: 封底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