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威惠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779
颗粒名称: 新桥威惠庙
分类号: K878.6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新桥威惠庙,俗称“新桥大庙”,址在新桥办事处新桥居委会辖区,原解放路239号。据史料记载,清顺治五年六月,雷震文昌阁,七年又有三次大地震,使文昌阁倾圮。清康熙三十七年重建文昌阁,时文昌阁与新桥大庙已是漳州文人的文会和诗钟会的场所。现遗存在庙中有《重修新桥头大庙》石碑记三方。新桥威惠庙由于位于漳州古城南厢,又处于跨越九龙江西溪的文昌桥北面主要通道的解放路,是漳州城南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贾云集,经济繁荣。该庙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新桥威惠庙,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历来为官府瞩目。现当地信众意愿,拟于重修,以发挥历史文物的作用。多檐柱连为一体的总和称通面阔,有时简称为面阔。
关键词: 芗城区 遗址 威惠庙

内容

新桥威惠庙,俗称“新桥大庙”,址在新桥办事处新桥居委会辖区,原解放路239号。
  据史料记载,清顺治五年(1648年)六月,雷震文昌阁,七年又有三次大地震,使文昌阁倾圮。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文昌阁,时文昌阁与新桥大庙已是漳州文人的文会和诗钟会的场所。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漳州南厢地方建制置有“马惠保”(即马灶与威惠庙)。以上资料显示,新桥威惠庙始建时间当在清康熙元年至康熙三十七年(1662—1698年)之间。后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建,民国25年(1936年)春,当地士绅和社众捐资再修。现遗存在庙中有《重修新桥头大庙》石碑记三方。
  新桥威惠庙由于位于漳州古城南厢,又处于跨越九龙江西溪的文昌桥北面主要通道的解放路,是漳州城南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人们为追念陈元光开漳伟绩,建庙奉祀作为社里的保护神。该庙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50平方米。庙分前后两殿,中有天井和左右廊,为两层楼阁式砖木建筑,坐东朝西,硬山顶。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有盘龙石柱一对。庙右侧置有数间店面的庙产。该庙正殿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左边祀种氏恭懿肃雍夫人,右边祀陈元光次女陈怀玉(柔懿慈济夫人),附祀辅顺大将军马仁、辅胜上将军李伯瑶和伽蓝爷。楼上祀玉皇大帝、太皇大帝、天皇大帝、神农大帝(该尊原为米市仔“尪会”奉祀,后移入新桥大庙供奉),还有观世音菩萨、三官大帝及文昌帝君。此庙属于多神庙,以迎合各种香客需要,历来香火兴盛。
  新桥威惠庙,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历来为官府瞩目。清末漳州千总所开始驻兵于庙内;抗日战争期间,陈文龙拳馆乘虚而入;民国36年(1947年)又被国民党漳州警察局作为分驻所。五十年代初,经漳州公安局接收改为新桥派出所,后又被星文街政府占用。1954年改为漳州第一联合诊所(后易名新桥卫生院)。1999年因旧城改造,该地段纳入“江滨花园”社区建设,四周民房已拆除,古庙虽幸存,但由于长期被单位占用,年久失修,庙宇破烂不堪,神祇氏已全部散失。现当地信众意愿,拟于重修,以发挥历史文物的作用。
  古建筑术语之九—面阔
  面阔中国古代宫殿、庙宇的建筑,其屋内正面距离(长度)以相邻檐柱与檐柱间的距离计算。多檐柱连为一体的总和称通面阔,有时简称为面阔。如“面阔3间”、“面阔5间”、“面阔9间”等。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海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