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妈祖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4778
颗粒名称: 上街妈祖庙
分类号: K878.6
页数: 2
页码: 150-151
摘要: 上街妈祖庙位于芗城区西桥办事处南星村上街社,古称“田仔墘”。相传上街妈祖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原庙址在社口桥仔头南侧,庙坐南向北,规模较小,东靠诗墩港,北临上圳水利,南有大庙塘,祀海神天上圣母(妈祖)。清嘉庆二十四年,妈祖庙由社口移建社中今址。清同治间及民国36年、1985年均有重修。妈祖庙有三殿,中夹二天井,并有左右廊。中殿前天井建有1.2米宽的石路通道,石路两旁为“天池”。据说是天后宫的特殊建置,显示崇奉之神地位高贵。该庙主要活动节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还有六月十五日和八月十五日,社庙庆典之日,社众各备牲礼,虔诚参香朝拜,并捐资演戏酬神,祈求合境平安。
关键词: 芗城区 遗址 妈祖庙

内容

上街妈祖庙位于芗城区西桥办事处南星村上街社,古称“田仔墘”。相传上街妈祖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原庙址在社口桥仔头南侧,庙坐南向北,规模较小,东靠诗墩港,北临上圳水利(明成化十八年知府姜谅开浚),南有大庙塘,祀海神天上圣母(妈祖)。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妈祖庙由社口移建社中今址。清同治间及民国36年(1947年)、1985年均有重修。
  该庙占地面积527平方米(不包括庙前广场和戏台),其中庙宇392平方米,庙前石埕135平方米,植有两棵百年以上大榕树。妈祖庙有三殿,中夹二天井,并有左右廊。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宫庙款式,石柱砖木结构,硬山顶,坐东南向西北,整体建筑古色古香。其中一、二殿木作构件精致,横梁斗拱五弯弓式,鹰爪斗、狮斗。正殿中堂为柳条屏隔间式,保持清末建筑风格。后殿虽然宽敞明亮,但木作简易。妈祖庙前殿门额挂“天后宫”竖匾,正殿挂“万流仰境”、“环海景清”、“威镇海表”等三匾额,因原匾已佚,今为后人仿制。
  中殿主祀天上圣母(妈祖)及两宫女、千里眼、顺风耳;左旁祀谢玄元帅及“虎将军”,右旁祀蔡妈夫人,两侧左祀注生娘娘,右祀婆者。前殿门上祀“三官大帝”,两侧左祀伽蓝爷,右祀土地公。后殿为佛祖堂,祀观音菩萨。
  该庙于2000年11月,经漳州市文管会确认,为市文物保护点。文物有:庙门前清代抱石鼓一对;中殿盘龙古石柱一对(无纪年,据说是清道光间之物);木祀棹一张,左前脚正面刻有“清道光四年(1824年)纪年”;中殿还有名人石刻楹联一对,纪年为道光己未年(1835年),左联“泽普安澜宏愿独施三教外”,右联“功高寿世伟仪崇报百神班”。落款“郡人李威敬题”。李威,字畏吾,号凤岗,龙溪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广州知府,引退后主讲漳州丹霞书院。道光十五年(1835年),时李威已八十多岁还为上街妈祖庙题此楹联,后人视此联为珍贵文物。
  妈祖庙不但环境雅致,且有规模。中殿前天井建有1.2米宽的石路通道,石路两旁为“天池”。据说是天后宫的特殊建置,显示崇奉之神地位高贵。昔日庙内有三坛鼓,为作醮开坛踏火而设,今已废弃。该庙还属“湄州分镇”,每年都有往湄州挂香的习俗。该庙主要活动节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日),还有六月十五日和八月十五日,社庙庆典之日,社众各备牲礼,虔诚参香朝拜,并捐资演戏酬神,祈求合境平安。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漳州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寺庙宫观》专辑的情况,其中包括南山寺、文庙、凤霞宫、松州威惠庙、东西桥亭、南太武福兴寺、瀛洲亭、南浦亭、后港长生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海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