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10032 条 120 / 669
178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17年(1928年)创办平潭县图书馆,藏书仅一二百本。不久因经费难筹而关闭。民国21年,高仁德、李源禄等人组织成立“公岚友书报社”,设图书报刊室,供民众阅览,但可供借阅的书籍不多。
178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报刊的创设,20年代前无考。民国时诞生的《平潭晨星报》、(融岚通讯》、《海声报》等均系个人或社团出资创办;县办的报纸,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平潭人民)、《平潭报》。
178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14年(1925年)平潭县开始建档,因没有县级档案管理机构,各科室档案由科室管卷员自行管理。民国28年,县政府设立档案室,配事务员1人管理档案。至民国38年,全县立档107卷。
178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文史资料征集、党史资料征集、地方志编纂。
179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82年6月县政协开始征集文史资料,11月,出版《平潭文史资料》第一辑。
179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81年6月开始征集党史资料,其工作机构为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1982年7月改称县委党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90年7月改称县委党史研究室)。
179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地方志修纂始于明嘉靖年间,郭万程(字子长,福清海口人)编纂(海坛记》,其书仅一卷,早已失传。清光绪年间,平潭霞屿村人施天章,晚年手辑(平潭名胜记》和《人物志》,拟纂星野、地舆、名胜、土产、学校、兵制、职官、选举、人物各志,惜未...
179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清康熙末年,李学立由福州迁居平潭小庠,开设中药店,并为人施治。嘉庆初,其后代迁入县城开设“三益堂”药铺,坐堂行医。此后,县内中医药铺,诊所不断增多,至光绪年间,李氏家族的“三益堂”、“元益堂”、“纯一堂”、“诚一堂”皆名噪一时。
179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医疗防疫机构、乡村医疗机构。
179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县医院、县防疫站、县妇幼保健所、县中医院、县皮肤病防治院。
179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民国20年(1931年),平潭卫理会集资筹建基督教医院。院址设在县城校场仔火神庙东边,建筑面积1554平方米,建筑形式为四合院两层楼房。取名为“克立佛纪念医院”,翌年更名为“平潭基督教医院”。
179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平潭1952年4月27日,成立平潭人民政府防疫委员会。其人员组成由各机关领导人兼任,下设办公室,具体领导防疫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县卫生院内,同时成立区、乡、村三级防疫机构。
179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52年4月20日,成立私人联合妇幼保健站。同年全县各区普遍组建接生站,接生员计50人。1953年10月建立平潭县妇幼保健站,成员5人,站址设在城关北街。同时在东jt乡、流水乡、里美乡、东海乡、湖西乡等地组织成立17个接生站。
179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85年3月,平潭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建平潭县中医院。1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平潭县中医院。院址设在城关合掌街原县委招待所,占地总面积6010平方米,病床编制50张。
180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段介绍了1971年,县革委会决定筹建皮肤病防治院。1973年8月竣工,同时正式成立平潭县七里埔麻风防治院。福建省卫生厅核准编制9人,核定床位30张,9月挂牌开诊,收容麻风病人,下设病房、门诊、药房、注射、化验、后勤等科室。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