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卷三十 医疗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783
颗粒名称:
卷三十 医疗卫生
分类号:
R197
页数:
22
页码:
617-638
摘要:
本段介绍了清康熙末年,李学立由福州迁居平潭小庠,开设中药店,并为人施治。嘉庆初,其后代迁入县城开设“三益堂”药铺,坐堂行医。此后,县内中医药铺,诊所不断增多,至光绪年间,李氏家族的“三益堂”、“元益堂”、“纯一堂”、“诚一堂”皆名噪一时。
关键词:
平潭
医疗
机构
内容
清康熙末年,李学立由福州迁居平潭小庠,开设中药店,并为人施治。嘉庆初,其后代迁入县城开设“三益堂”药铺,坐堂行医。此后,县内中医药铺,诊所不断增多,至光绪年间,李氏家族的“三益堂”、“元益堂”、“纯一堂”、“诚一堂”皆名噪一时。
民国初期,西医传人平潭,至20年代中期,县内有西医诊所3家。民国18年(1929年),平潭基督教会以办慈善事业为名,在县城设立基督教医院,为全县第一所西医院。随后,西医诊所逐渐增多,至民国38年,县内有西医诊所23家,助产所6家。
由于医疗条件差,设备简陋,缺医少药,长期以来,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和血吸虫、恙虫等疫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民国35年,县内鼠疫流行,县政府组织防疫委员会,通令各乡镇公所筹设卫生所,并派卫生人员分赴苏澳等7个乡镇,督促各保实施防疫注射,搬迁、填塞近屋的粪坑。但因卫生宣传不力,预防注射不够普遍;筹设卫生所也因财力拮据,全县仅中山乡设立一所。据统计,民国1--37年,全县鼠疫患者4884人,死亡4727人,死亡率达96.78%。全县人均寿命35岁左右,死亡率达25%--3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开展全民除害灭病爱国卫生运动,医疗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逐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培养出一批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至1958年,全县有医疗单位23个,卫生技术人员159人,病床175张。在贯彻以防为主的同时,积极开展预防接种等各种防疫工作。至60年代中期,根除了鼠疫、天花、霍乱等瘟疫,消灭了血吸虫、血丝虫、恙虫等地方性疾病,基本控制了疟疾的流行。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繁荣,平潭医疗卫生事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计划免疫工作深入广泛开展,妇幼保健网络进一步健全,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妇女病普查普治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根据《药品管理法》,成立药品检验所,对全县的药品市场加强监督、检查,取缔不法商贩,销毁假劣药品。各卫生医疗单位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开展创文明院所活动,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至1995年,全县共有县级医院3个,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所1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所155个,个体诊所87个,企事业医防机构42个;共有医务人员1555人,其中医技人员1341人,占86.23%。县乡医院治愈好转率平均达97.6%,全县人均寿命近72岁,死亡率降至5%0左右。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