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774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393 条
2023年
1381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774 条
专题知识
395条
交通
61条
其他
124条
动物
8条
区域
147条
医疗
10条
基础设施
42条
姓氏
131条
数据统计
13条
景区
317条
景物
86条
植物
8条
民俗
99条
民俗文化
212条
水果
13条
物产
50条
疾病
3条
美食
13条
艺术
2条
蔬菜
9条
谚语
19条

颗粒列表

共 1774 条 42 / 11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1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漳浦从前风气闭塞,有很多陋俗,尤其办理丧事,有许多弊例:一、大事铺张,富贵之家,吊丧者纷来沓至,多有赠仪。最苦的是一般人家,办丧事本是一件痛苦事,却有人幸灾乐祸地来凑热闹,有时全村的人不论男女都跑到丧家吃饭,一直到丧葬完毕,就是俗语所说的“...
61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从前,漳浦迷信鬼神之风很盛,庙宇林立,香烟不断。全县性的迎神赛会有王公生、妈祖生、佛祖生、帝爷生、三界公生、土地公生等等,这些“神明”有的要“生”了一个多月至几个月,各乡村轮流为它作寿诞,各村亲戚互送供品糕馃,互请看戏,吃吃喝喝,糜费很大。...
61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赤湖滨海有一个大队名叫做“亭里”,有顶亭、下亭、草坑三个自然村。据说,从前那里有一个“忠孝亭”,在清朝“红白旗”封建宗族械斗时被毁。而“亭里”的地名留传沿用到现在。从这里过去,临近海边本来还有“将军墓”、和“状元山”、“皇帝城”。将军墓早已...
61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新第三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在清朝以前,福建旅粤人士就在广州建有同乡会馆,只因几经兵荒马乱,改换朝代,到了清初,那会馆便仅存败垣遗址,后来被辟为两广总督衙门。乾隆年间,天下大定,旅粤商人筹谋重建会馆。但地址已被官府侵占,几次交涉,总督置之不理,后来见福建商人一再申请...
62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洋银,俗称大洋,十五世纪始铸于欧洲,西班牙于十六世纪在美洲殖民地大量铸造。自明朝万历年间,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华侨赚钱回来,已经在我国流通。最常见的(据其图案为称呼)有墨西哥“鹰银”、日本“龙银”、英国“王冠”、荷兰“拐杖老人”等银元。《漳浦...
621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光绪十四年(1888年)广东开铸,各省相继仿造。背面有龙图案,正面中间有“光绪元宝”,下面有“库平七钱二分”字样。标准含纯银九成。
62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民国开国纪念银币:民国元年(1912年)铸,有孙中山半身侧面像,俗称“孙头”。重量、成色与“龙银”同。
62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袁头”民国三年(1914年)铸,有袁世凯头像,故名。重量、成色与“龙银”同。
62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帆船银:民国初年,银币“两”“元”並行,民国廿二年(1933年)宣布废两存元,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每枚银元重36.6971克,含纯银23.493448克,並铸造有帆船图案的银元。
62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银毫:“毫”是“元”以下的十进单位,也叫“角”,所以漳浦话称银毫为银角。在漳浦市上流通的多为光绪年间福建、广东二省所铸造,有五角、二角、一角、五分四种,漳浦所常见的多为二角银毫。本应按一元十角计算,但银毫重量、成色都不够标准,所以每十二角才...
62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制钱:铜钱中间有方孔,可穿成串,因而有“孔方兄”的谑称。明清两朝按定制由官炉铸造的称制钱,漳浦常见的以明朝“宽永通宝”(红铜)、清朝“康熙通宝”(青铜)为最多。每一千文为一贯,可抵银一两。尚有私炉所铸,多不合规格,俗称“呆钱仔”,要打折使用...
62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铜元,即铜板,漳浦称“镭”。有光绪二十六年所铸“光绪通宝”和宣统年间所铸“大清铜币”及民国“开国纪念币”等,每枚当制钱十文,按规定每百枚可兑大洋一元,但由于上面所说银元外流,银贵铜贱的原因,各省滥铸铜元,商家又赚铜元笨重,所以铜元大贬值,要...
62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钞票:唐代已发行“飞钱”,宋代称“交子”。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福建设“官钱局”,宣统元年(1909年)改为“福建官号”,都发纸币。民国三年福建省长李厚基(北洋军阀)设“福建银行”,李倒台后,所发钞票成废纸。民国十四年(1925年)另...
62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法币。民国初期,中国银行的十元钞票相当吃香,因其背面为红色故称“红底”,票面印有“凭票向本行兑银元十元”字样,持有者认为有保障,当时交通不便,而且治安欠佳,出门带银既笨重又危险,所以大家喜欢将银元兑换钞票,每元要贴上几分钱,称为“贴水”,一...
63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关金券,简称“关金”,全称“海关金单位兑换券”,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发行的,以海关金单位为单位的一种专用支付手段,专供缴纳关税之用。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以一关金折合法币二十元的比率作为纸币投入流通,随法币的贬值而贬值。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